德語文學《少年維特的煩惱》

世界文學有那些必看正典?~怎麼看?~看什麼?

這次的世界文學正典,有哪些大師重要著作非看不可?
外語學院老師將陸續傾囊公開自己的私藏書單,並分享個人閱讀的心得及感想。
邀請大家一起來 "讀冊"~ 回應分享妳/你個人的書評!

 

評介:                                      柯麗芬老師

這本在1774年出版的書信體小說,屬於狂飆運動時期的作品,內容強調個人的激情與對大自然的嚮往。一問世即成為暢銷小說,並且再次讓歌德成為全德、乃至全歐洲文壇的矚目焦點。故事內容主要描述一段注定無法結果的愛情,同時旁及個人在道德與社會規範下,難以獲得自我實現的悲劇。


原文小說結構將故事分為二部份,中文版則分為三部份;時間背景則設定在西元1771年5月4日到西元1772年12月24日間,主要由主人翁維特寫給好友威廉的書信以及編者的序言與報導組合而成。

維特為了替母親處理遺產繼承事宜離開家鄉,客居在一個名為瓦爾海姆的小鎮附近。在這個彷彿世外桃源的地方,維特因緣際會結識了身兼母職、負起照顧家中弟妹的夏綠蒂,並且一見鍾情,深深為她著迷。

在他寫給威廉的信件中,流露出濃濃的戀愛中人那種曖昧、不安與甜蜜幸福的情懷。然而綠蒂已有婚約,對於這個事實,維特一開始選擇忽視,假裝沒有這回事,但是在綠蒂的未婚夫阿爾貝特出差回來後,維特不得不面對現實,於是頓時從愛戀的幸福洋溢之情墜入了失戀的痛苦深淵。面對後來結為夫妻的綠蒂與阿爾貝特,維特終究無法放下那份不為社會倫常所容的感情,最後選擇以自殺結束一切。


德語文學《智者納坦》

世界文學有那些必看正典?~怎麼看?~看什麼?

這次的世界文學正典,有哪些大師重要著作非看不可?
外語學院老師將陸續傾囊公開自己的私藏書單,並分享個人閱讀的心得及感想。
邀請大家一起來 "讀冊"~ 回應分享妳/你個人的書評!

 

評介:                                      柯麗芬老師

德國啟蒙時期劇作家萊辛於1779年發表的此部劇作,故事時地背景為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期的耶路撒冷,中心思想在於宣揚「人道」與「寬容」的啟蒙理念。

猶太商人納坦的養女蕾雅在一次火災時,為基督聖殿騎士庫爾德所救;庫爾德從此愛上蕾雅,卻礙於宗教信仰的不同有所遲疑,不過後來終究為納坦的寬容情懷所感化。然而後來經查證發現庫爾德與蕾雅是親兄妹,兩人的親生父親是伊斯蘭蘇丹薩拉丁失蹤多年的弟弟阿薩得。庫爾德早年曾身陷生死之危,其救命恩人即為薩拉丁。萊辛藉由劇中角色彼此間的糾葛帶出不同宗教間無法完全切割的關係。

薩拉丁為化解與基督徒的衝突,求教於納坦;納坦以指環寓言,回應撒拉丁「那個宗教才是真正的宗教?」的問題:故事中描述一位擁有一只傳家戒指的父親,為了將戒指傳給他同樣疼愛的三個兒子,另外複製了兩只一模一樣的戒指,並於臨終前分別交給每個兒子各一只。父親過世後,三個兒子爭論誰的戒指才是真的,請求法官裁決。有智慧的法官要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各自去證明自己的戒指是真的。

《智者納坦》一劇,特別是劇中畫龍點睛的指環寓言,闡述作家萊辛極力倡導的異宗教間彼此寬容的情懷,實為至今仍未能完全平息的宗教衝突提供一個和平化解的關鍵前提。


義大利文學《玫瑰的名字》

世界文學有那些必看正典?~怎麼看?~看什麼?

這次的世界文學正典,有哪些大師重要著作非看不可?
外語學院老師將陸續傾囊公開自己的私藏書單,並分享個人閱讀的心得及感想。
邀請大家一起來 "讀冊"~ 回應分享妳/你個人的書評!

 

評介:                                          倪安宇老師

中世紀歐洲正處在羅馬教廷與帝國統治相互抗衡的陰影之中,方濟各會修士威廉為了參加一場關於神權與王權的辯論會,帶著徒弟阿德索遠赴義大利北部山區的本篤會修道院。在他們抵達之前,修道院發生了一起命案:插圖裝幀師阿德莫離奇墜谷身亡。隨後七天之內,陸續有草藥師、圖書館助理等人離奇死亡。面對一連串的命案,修道院裡起了一陣恐慌,眾人認為這是〈默示錄〉中七聲號角所預言的末世來臨,但威廉覺得案情並不單純,他一方面要與來自教會的保守勢力對抗,一方面則要暗中進行調查,找出事件的真相。然而他越是深入探究,越陷入盤根錯節的陰謀論中讓人迷失了自我,直到他發現所有秘密的答案,似乎都隱藏在那座全基督教世界藏書最豐富的八角形圖書館中……。

《玫瑰的名字》,是由享譽國際的義大利符號學家艾柯於四十八歲才完成的第一部小說,一九八○年初版,隔年贏得義大利最重要的文學獎Premio Strega;在義大利文學類暢銷書排行榜盤踞長達七年,於四十八個國家出版,全球銷售約三千萬冊,法國《世界報》選為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百大書籍之一。不僅讓廣大讀者認識他,也讓其他作家爭相投入符號解謎的寫作路線。


義大利文學《滅頂與生還》

世界文學有那些必看正典?~怎麼看?~看什麼?

這次的世界文學正典,有哪些大師重要著作非看不可?
外語學院老師將陸續傾囊公開自己的私藏書單,並分享個人閱讀的心得及感想。
邀請大家一起來 "讀冊"~ 回應分享妳/你個人的書評!

 

評介:                                        倪安宇老師

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種族政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數百萬名猶太人被送入納粹集中營,只有少部分得以倖存回到家鄉,這之中有人選擇沉默,有人則選擇訴說自己的親身經驗,作為這場人類浩劫的見證。

義籍猶太人普利摩‧李維(Primo Levi,1919-1987)於一九四三年加入游擊隊被捕,一九四四年初移至德國的奧茲維茲集中營,四五年初為蘇俄軍隊所救,開始漫長的歸鄉之旅,於同年十月才回到家鄉都靈(Torino)。

集中營文學,一般可分為三種,親身經歷者的日記或回憶錄文學創作,或從社會及歷史角度所做的研究。李維選擇紀錄、剖析集中營生活種種,及人性的多重面貌與掙扎。

《滅頂與生還》(I sommersi e i salvati),是李維生前最後一部作品,也是他對集中營經驗最沉痛的省思。他冷靜研究某些人類心靈,提出證據,紀錄極端經驗,闡明排他心理的負面結果,思索身處特殊環境下的人類行為及記憶的真實性,同時試著擺脫痛苦。以近似人類學家的角度,呈現集中營內的生存法則、制度與結構,也在敘述夢境、刻劃人物時,將心中的不安,對人性的質疑一一羅列。
李維身兼化學家、作家及歷史見證人三職,同時也是義大利最著名的「非職業作家」。


法國文學《娜嘉》

世界文學有那些必看正典?~怎麼看?~看什麼?

這次的世界文學正典,有哪些大師重要著作非看不可?
外語學院老師將陸續傾囊公開自己的私藏書單,並分享個人閱讀的心得及感想。
邀請大家一起來 "讀冊"~ 回應分享妳/你個人的書評!

 

評介:                                         吳錫德老師

《娜嘉》是安德烈‧布勒東發表於1928年的一部自傳體的記述。

《娜嘉》是二十世紀的法國經典,被視為影響最深遠的超現實主義文學書寫。這是一部文字結合影像的超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布勒東以「我是誰?」,這個問題建構了整部作品,讓本書超越了超現實主義原有的格局,更衝擊了當時的社會。

本書描述布勒東在巴黎街頭與一名女子的邂逅,他遇見了落魄、拮据、孤單而貧窮的娜嘉。正如她的名字「娜嘉」(Nadja在俄文裡是「希望」之前綴)所暗喻的,她自稱為遊蕩的靈魂,充滿想像力與聯想力,她無所畏懼,抗拒一切習俗與價值觀,顛覆瘋狂與理性的邊界。他聆聽她的幻想,一同遊走於巴黎城郊,交織出美麗的故事。


義大利文學《死了兩次的男人》

世界文學有那些必看正典?~怎麼看?~看什麼?

這次的世界文學正典,有哪些大師重要著作非看不可?
外語學院老師將陸續傾囊公開自己的私藏書單,並分享個人閱讀的心得及感想。
邀請大家一起來 "讀冊"~ 回應分享妳/你個人的書評!

 

評介:                                           倪安宇老師

富家子弟帕斯卡在父親過世後,被遺產管理人巴塔騙光家產,幾乎落得身無分文。被迫與巴塔姪女結婚後感情不睦,一日赴蒙地卡羅賭博贏得巨額金錢,恰巧看到家鄉報紙刊登了自己的錯誤死訊,遂改名換姓遠走羅馬,期望能展開新生活。


戀上房東女兒的帕斯卡卻發現自己因缺乏戶籍身分,既無法工作,也無法結婚。加上金錢遭竊,萬念俱灰下決定假裝自殺,返回故鄉希望能重新擁有真實的人生。然而人事已非,妻子改嫁,鄰里也視他為陌生人。他只能在圖書館擔任助理,撰寫自己的人生故事,等待真正的死亡日來臨。


這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皮藍德婁(Luigi Pirandello, 1867-1936)早期小說作品,有濃厚的自傳色彩。皮藍德婁因家中破產,見識人情冷暖,認為每個人都戴著面具而活,這個面具便是約定俗成的「身分」:姓名、頭銜、財富。或許有人終其一生都試圖摘下面具,卻只有在死亡那一刻才能赤裸裸地以真實面目示人。


法國文學《妒》

世界文學有那些必看正典?~怎麼看?~看什麼?

這次的世界文學正典,有哪些大師重要著作非看不可?
外語學院老師將陸續傾囊公開自己的私藏書單,並分享個人閱讀的心得及感想。
邀請大家一起來 "讀冊"~ 回應分享妳/你個人的書評!

 

評介:                                         吳錫德老師

法國新小說向以難於傳譯著稱,已成經典的《妒》,在偵探小說的架構下,突出寫物的技巧並試圖以物詮心,充分傳達出新小說的哲學論證特性,也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經驗。

《妒》,似乎應該加個副題:「百葉窗後的妒忌」,也應算是最典型的新小說作品,也是被談論最多、翻譯最多種外語的「新」小說。描寫一個十分異國情調(非洲)的背景,一個不具身份的丈夫利用眼睛/所看和想像/所想,去猜想可能不貞的妻子的種種。作者刻意利用懷疑去打破時間、利用視覺去摧毀空間,然後營造出一種既確定又不確定的小說氣氛。


義大利文學《君王論》

世界文學有那些必看正典?~怎麼看?~看什麼?

這次的世界文學正典,有哪些大師重要著作非看不可?
外語學院老師將陸續傾囊公開自己的私藏書單,並分享個人閱讀的心得及感想。
邀請大家一起來 "讀冊"~ 回應分享妳/你個人的書評!

 

評介:                                        倪安宇老師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馬基維里(Niccolò Machiavelli, 1469-1527)的政治論著。《君王論》寫於一五一三年,不同於當時以亞里斯多德和基督教信仰與道德為基礎的政治思想主流,於一五五七年被列為禁書。
馬基維利堅決支持中央集權,認為義大利因為各城邦國家彼此傾軋爭鬥,不是統一的民族國家,加上教宗和教會存在,因此喪失了中世紀時期的商業貿易地位,倍受法國、西班牙等國的蔑視蹂躪。

因此他將長期觀察政治權力鬥爭的經驗記錄下來,成為一種「知識」,在書中強調國家是一種絕對價值,也鼓勵運用各種技巧以掌握權力,即便違背道德良心或觸犯宗教信仰也在所不惜,因為以國之名,君王有理由採取任何為建立、維持及擴充國家權力的一切手段,可說是道地的「君王寶典」,與其他訴求道德訓誡的同類型著作大異其趣。


西語文學《人生如夢》

世界文學有那些必看正典?~怎麼看?~看什麼?

這次的世界文學正典,有哪些大師重要著作非看不可?
外語學院老師將陸續傾囊公開自己的私藏書單,並分享個人閱讀的心得及感想。
邀請大家一起來 "讀冊"~ 回應分享妳/你個人的書評!

 

評介:                                           林盛彬老師

《人生如夢》(la vida es sueño)是卡德隆(Calderón de la Barca,1600-1681)的經典名著,於1635年出版。
這部三幕劇敘述了波蘭國王巴西里歐(Basilio),鑒於王后屢屢夢見懷了一個破腹而出的怪物,因緣巧合地王后也因生產而死,博知好學的國王與占星術士以為這個王子日後必為暴君。
因此,從王子一出生就將他囚在一座與外界隔絕的塔裡。及至國王年邁,想測試王子是否真如預言所示,就使他昏睡後移進宮中。
王子恍若大夢初醒,一嚐到權力滋味,果然顯現暴君的性格。於是國王又讓他再昏睡,囚回牢中,彷彿又是一場人間大夢。然而,人民知道王子的存在之後,遂起義救出王子,並與國王對抗。國王的軍隊被打敗,但王子不但沒有懲罰甚至殺死父親,還自以反叛國王之名自請赦罪。最後,國王讓王子繼承了王位,一切圓滿結束。
其喜劇式的結局,闡揚自由意志與寬恕之餘,也否定了宿命觀點;既讚美了神的恩典,也讓人世乖違的悲劇命運得到撫慰而得以超脫。


法國文學《偽幣製造者》

世界文學有那些必看正典?~怎麼看?~看什麼?

這次的世界文學正典,有哪些大師重要著作非看不可?
外語學院老師將陸續傾囊公開自己的私藏書單,並分享個人閱讀的心得及感想。
邀請大家一起來 "讀冊"~ 回應分享妳/你個人的書評!

 

評介:                                         吳錫德老師

《偽幣製造者》是二十世紀初法國作家安德烈‧紀德唯一的長篇小說,發表於1925年,這是一部著名的小說,在西方產生很大的影響。這部作品以嶄新的創作技巧開創了法國小說的新局面。從純小說藝術主張、多視角敘事入手,作者在書中處理生活真實和藝術虛構的創作技巧之間做了高抄且詳盡的說明。

《偽幣製造者》是一部由虛偽引發的社會悲劇作品。這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發生在1936年,納粹分子命令集中營中的犯人大量偽造外國貨幣,企圖以此來破壞英國的經濟。1947年11月,紀德因「以對真理的大無畏的熱愛和敏銳的心理洞察力表現了人類的問題和處境」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義大利文學《瘋狂的奧蘭多》

世界文學有那些必看正典?~怎麼看?~看什麼?

這次的世界文學正典,有哪些大師重要著作非看不可?
外語學院老師將陸續傾囊公開自己的私藏書單,並分享個人閱讀的心得及感想。
邀請大家一起來 "讀冊"~ 回應分享妳/你個人的書評!

 

評介:                                         倪安宇老師

亞里歐斯托(Ludovico Ariosto, 1474-1533)的敘事史詩作品《瘋狂的奧蘭多》可說是另一部作品《熱戀的奧蘭多》的續篇。故事以查理曼大帝發動攻打回教徒的戰爭為背景,訴說麾下騎士奧蘭多和印度公主安潔莉嘉的愛情故事。一篇篇冒險犯難的傳奇故事,搭配國王、僧侶、妖魔、仙女等人物,加上驚心動魄的比武和戰爭場面,融合了敘事、抒情、悲喜劇元素,模仿的是中世紀流行的騎士傳奇文學體。


全書共四十六歌。可分為三大主軸:基督徒和回教徒的戰爭,最後基督徒獲得大勝;奧蘭多和其他騎士苦苦追求安潔莉嘉,但安潔莉嘉最後嫁給了一個回教士兵麥鐸爾,導致奧蘭多失望發狂;騎士羅吉耶洛和女將布萊德夢有情人終成眷屬。

在亞里歐斯托筆下,貴族階級的思維跟現實完全脫離,充滿了不理性的熱情,往往表現在毫無道理的騎士比武上。其戲劇張力在於明知這些人類文明烏托邦的基礎價值觀面臨危機,卻依舊勇往直前。


西語文學《白納德之家》

世界文學有那些必看正典?~怎麼看?~看什麼?

這次的世界文學正典,有哪些大師重要著作非看不可?
外語學院老師將陸續傾囊公開自己的私藏書單,並分享個人閱讀的心得及感想。
邀請大家一起來 "讀冊"~ 回應分享妳/你個人的書評!

 

評介:                                      林盛彬老師

《白納德之家》是西班牙詩人、劇作家羅卡(Federico García Lorca,1898-1936)著名的現代悲劇之一。
故事敘述母親白納德(Bernarda Alba)在第二任丈夫過世之後,強迫五個適婚年齡的女兒必須居家守孝八年,不准對外活動,甚至連窗戶都用磚塊封死,並執意掌控女兒們的愛情與婚姻。
最後造成了悲劇式的收場;小女兒愛德拉(Adela )與姐姐奧古斯迪亞(Augustias)的未婚夫貝貝(Pepe)私通款曲,最後小女兒以自殺方式表達她最深痛的抗議。
此劇既在於彰顯受到壓抑和扭曲的女權,也暗諷了西班牙傳統父權社會與價值對人性的貶抑。
羅卡是西班牙內戰的犧牲者之一,然而象徵專制獨裁的母親白納德在《白》劇最後所說的「安靜!」(silencio),卻諷刺地成了佛朗哥獨裁時期箝制言論自由的代名詞。


法國文學《惡之華》

世界文學有那些必看正典?~怎麼看?~看什麼?

這次的世界文學正典,有哪些大師重要著作非看不可?
外語學院老師將陸續傾囊公開自己的私藏書單,並分享個人閱讀的心得及感想。
邀請大家一起來 "讀冊"~ 回應分享妳/你個人的書評!

 

評介:                                         吳錫德老師

《惡之華》,又譯《惡之花》,是法國詩人夏爾‧波德萊爾於1857年發表的詩集作品,之後於1861年、1866年,和1868年重新出版不同的版本。這部作品幾乎包括了波德萊爾所有從1840年到他於1867年驟逝這段期間的詩之創作。

波特萊爾亦是公認十九世紀最偉大的文學評論家、藝評家、美學理論家、兼傲世的翻譯家(他曾花上十七年功夫翻譯美國作家愛倫坡Poe, Edgar Allan, 1809-1849)的作品,其結果讓愛倫坡成了法蘭西的偉人)。

他嘔心瀝血的詩作《惡之華》不爲同代人所理解、詩集遭法院查禁,還得公堂辯解;成了遭人詛咒的詩人、被法院罰鍰的作家,使他背負起「頽廢詩人」、「該死詩人」的別號…。只有少數同代人激賞他的作品:大文豪雨果1859年10月6日寫給他的信上說:「你賦予藝術的天空以人所未知的致命閃光,你創造了一道新的顫栗。」

法國象徵派詩人梵樂希Valery, Paul, 1871-1945)在他著名的論文《波特萊爾的地位》裡直陳:「他的最大光榮〔…〕在於孕育了幾位偉大的詩人,無論是魏爾倫、還是馬拉美、還是韓波,假使他們不是在決定性的年齡讀了《惡之華》的話,他們是不會成爲後來那個樣子的。」


義大利文學《十日談》

世界文學有那些必看正典?~怎麼看?~看什麼?

這次的世界文學正典,有哪些大師重要著作非看不可?
外語學院老師將陸續傾囊公開自己的私藏書單,並分享個人閱讀的心得及感想。
邀請大家一起來 "讀冊"~ 回應分享妳/你個人的書評!

 

評介:                                           倪安宇老師

《十日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作家薄伽丘的作品。
一三四八年,翡冷翠因瘟疫爆發,造成無數居民死亡。隔年薄伽丘便以此為背景,完成《十日談》。故事描述七女三男為躲避瘟疫,暫住在郊外山上別墅,每日除了唱歌跳舞外,為了打發時間,決定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解悶。十天總共說了一百個故事,是為《十日談》。


一百個故事來源廣泛,有古羅馬文學、中世紀寓言、東方民間故事,甚至包括稗官野史,結合了古典文學及民間文學。除了對現實生活的描述外,也對統治階層如貴族、教會的道貌岸然腐敗亂象極盡嘲諷之能事。歌頌愛情,認為那是美好情操之源,藉此批判禁慾主義;肯定商賈和手工藝匠的才幹與智慧。那正是進入文藝復興時期後的社會真實面貌,新的社會階層崛起,同時影響價值觀的變革。雖然在當時受到教會勢力的批判,但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頗深。


西語文學《玉米人》

世界文學有那些必看正典?~怎麼看?~看什麼?

這次的世界文學正典,有哪些大師重要著作非看不可?
外語學院老師將陸續傾囊公開自己的私藏書單,並分享個人閱讀的心得及感想。
邀請大家一起來 "讀冊"~ 回應分享妳/你個人的書評!

 

評介:                                        林盛彬老師

《玉米人》是196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先驅作家阿斯圖里亞斯(Miguel Angel Asturias,1899-1974)的代表作品。
全書由六個主題故事所構成,各篇可以獨立閱讀,然其內容互相牽連,所涉領域極為廣大。
故事的主軸繫於印第安人與土生白人之間對「玉米」的認知差異。根據傳統馬雅信仰,人是由玉米做成的,是生命的泉源。因此,玉米的種植是為了維持生命的緣故。
但是,殖民者則視之為經濟作物,種植玉米是為了交易,為了經濟利益。由此,凸顯了文化上的差異與衝突。因此,《玉米人》不僅強調了玉米作為他們精神價值的隱喻,也影射了原住民與殖民者之間的情感矛盾,同時強調了在地主義與美洲優先的思想。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