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先由本校圖書館館員分享心得,
十一月份進行閱讀心得分享競賽活動,
歡迎您報名「參加競賽」或利用「迴響」分享您的心得。
« 18)M--by M式口吻 | Main | 16)分享星球--by 咖啡糖 »
書刊名:因為風的緣故
著者:洛夫 (英文學系校友)
出版項:臺北市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05[民94]8月
館藏地:總館7樓書庫
索書號:851.486 /837-3 94
翻開這本有著淡淡中國風封皮的書,馬上被瀟灑卻又整齊的毛筆字吸引,一頁頁不同的筆觸、不同的情境、更是不同心情的詩,筆之所到即是心之所到,時而細膩婉約、時而整齊剛健的筆法中卻又帶點飄逸的心思,若說讀詩,能讀原作者的手稿最好,就像沉浸在當時的情境,更能體會之中的詩意。
第一次閱讀「詩魔」--洛夫的詩作,並不感到有「魔」的奇異詭譎,而是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述說的:他所寫的都是老莊哲學和禪宗的妙悟,因為是手稿的關係,以「金龍禪寺」這一首來說,閱讀起來有如一幅國畫在面前,灰藹的夜色迷迷濛濛的亮起盞盞燈火,這應該不是詩魔吧?就如之前所說的,這不是魔,而是老莊所體會的是人世的無常,因此更顯得無情,與看透萬法的禪學有強烈的對比,自然給人迥異的感受,但這兩者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而書的名稱:「因為風的緣故」是一首詩的題名,背景是因為作者拗不過妻子請求寫一首詩給她,於一個碰巧停電的夜晚忽有靈感寫成的。整首讀來,更令人覺得把詩人的浪漫展露無疑,巧妙的用風連結自然景物與對髮妻的情感,更有一種永不變移的宣示。我不太會賞詩,但很喜歡閱讀詩中的故事和其中的況味,這其中涓涓細細的情感,最為兩岸三地間常常討論的詩篇,實在是當之無愧。
書刊名:老海人
著者:施努來 (夏曼.藍波安)(法國語文學系校友)
出版項:臺北縣中和市: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公司
館藏地:總館7樓書庫
索書號:863.857 /8487
看了上一本「海浪的記憶」後,一直想像著與大自然共生、靠海捕魚這樣既簡單又神聖的日子,而這本老海人,描述的就是這樣的生活。在達悟族充滿獨到智慧的言語裡,用小說的方式將島上的生活鉅細靡遺的表達出來,也更深刻體會到「捕魚」這件事,幾乎決定了達悟男人的成敗,因為這不僅是傳統的求生工具,更是部落精神傳承的象徵,那代表了地位和一切榮耀。
在這本小說裡,擁有達悟美麗名字的主人公,卻成為社會的邊緣人,酒精是他們每天忠實的讀者,在爛醉裡才能肆無忌憚的說出內心的委屈和不滿,其中更顯示了達悟族人在傳統(被稱為野蠻)現代文化(被稱為進步)之間,無法抉擇的痛苦,像被夾在中間,無法完全的屬於哪一邊,最後自成一派,在海與天的交界模糊了視線,但這並不是誰的錯,而是文化無法交融甚至衝突所產生的後果。
閱讀了兩本海洋文學的著作,似乎更加了解達悟族人的觀念,面對深似海的貪婪,他們選擇用安靜的靈魂去面對,他們沒有任何的宗教信仰,有的只是大自然之神給他們的訊號,讓自己更強壯、更有能力,同時也擁有更加純淨與平實的靈魂。
書刊名:台灣寶貝
著者:陳淑敏(筆名:米果、MIMIKO)(保險學系校友)
出版項:臺北縣板橋市 : 雅宴文化創意公司, 2007.11.
館藏地:總館7樓書庫
索書號:855.48 /868.12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自己的故事。每逢午後,騎著腳踏車賣冰淇淋的大叔丹田中的蒼老勁道,還有傍晚時分街坊鄰里傳來陣陣的飯香,就連剉冰上再普通不過的煉乳,也總是讓人循著捷徑回到那一年的酷熱暑假……和阿公窩在冰店偷吃冰的下午、和同伴奔跑在「空曠」的街道間玩著自創的遊戲,但是就像作者所說的,昔日感覺到的空間比例尺,似乎已不復在,是我們長大了?還是記憶在無數次的回憶中被反覆的擴大再擴大?
這本書所述說的時代,似乎不是我小時後所生長的年代,並不是說我年輕,而是透過書裡所介紹的,那些有些相似的經歷、那些我沒經歷過甚至聽過的濃厚人情味,或許是北部與南部習俗的不同,也或許是時代遷移的太快,來不及讓人一窺全貌,只剩下一些零零碎碎的記憶散落在大大小小的街上供人懷想,幸好書裡提供機會再次重新體驗了那段台灣史沒有記載的醇厚,那香味,既撩人也醉人。
回望過去,覺得似乎更應該謹慎未來走的每一步路,因為這一些都是將來「回到過去」的憑冀。
書刊名:韭菜命的人
著者:施叔青 (英文學系校友)
出版項:臺北市 : 洪範書店, 民國77
館藏地:總館7樓書庫
索書號:857.63 /8484-3
韭菜命的人,剛長出一點,就被摘掉,永遠沒有盼頭。
循著整本書奇異的夢饜風格與晦暗的場景描繪,讓人完全陷入壓抑的故事,越覺壓抑、越想繼續看下去,好像書中刻畫的情節就真實的發生在自己身上無法抽身:在形形色色的香港,在生活的底層掙扎,在充滿愛恨的情慾交縱裡。
藉著香港複雜的歷史背景與豐富的場景,描繪一個個不同的故事,但是相同的是:結局總是嘆息。就「韭菜命的人」這篇來說,主角移動的場景並沒有轉換,只是藉由過去的回憶不斷的描述那個動亂不安的年代與殘酷的政治下所創造的殘害,那殘害不只是肉體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也是對時代失去了信心,那麼就只好繼續在社會的基層為了生活而煩惱,煩惱後抱怨,抱怨完便無知的認命,因此才有這麼的一句話:「金錢可以買很多東西,可以買信心、可以買膽量……。」在啼笑主角愚昧同時心酸,無法不認真的去感同身受。
就像香港的氣候一般,每一篇短篇小說給人一種不著痕跡的悶熱感;也像是香港的地理環境,情感在蜿蜒小巷裡、山與海的交錯裡不斷的盤繞交結;或許像是香港的魅力一般,在淡淡的心酸中,仍不願停止探索下去。
書刊名:海浪的記憶
著者:施努來 (夏曼.藍波安)(法國語文學系校友)
出版項:臺北市 : 聯合文學出版社公司, 2002[民91]
館藏地:7總館7樓書庫
索書號:855.48 /8487
那是多麼頑強的生命呀!達悟族的祖先無論是從北方或是南方漂泊而來,在抵達蘭嶼之前,數不清的生命被淹沒在海的浪頭與波谷,並在一片荒蕪的小島開始維生,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建立自己堅定的信仰,對於海的情感,像是母親一樣輕輕地將這座小島擁入懷裡,並且慷慨的提供衣食、也向嚴父一樣會毫 不留情的給予懲罰;是男人們大展身手、證明自己的戰場、卻也是女人們埋藏心事的浪音、更是老人們回憶無限的感慨。
海洋與達悟族的族人是一體的,他們說「海浪不斷翻開我的記憶,當我失去海洋給我的回憶時,就是我逐漸結束生命的日子。」鹹膩的海風吹來,在他們小的時候,便在毛細孔裡結了晶,隨著海風吹拂的時間越長,接受海的教養越久,那些結晶越大、越閃閃發光,就像遠處在陽光下閃要的浪濤一樣……。海的血液流竄在老人的全身,他們對大海歌唱、對過去的自己歌唱、對後代歌唱,如川流不息的海浪,一生不斷的拍打著海岸,最後,將自己交給了海洋。
澎湃的情感讓人藉以一窺大海的真情,這字字句句,是為了紀念為海而生的人們所寫的,是為了包容萬物的海所寫的,也是為了,一個長存在心中的夢與希望--從先人膝蓋出生的達悟所寫的。
書刊名:奢華的時光 : 我的上海華麗與蒼涼紀行
著者:鍾文音 (大眾傳播學系校友)
出版項:臺北市 : 玉山社出版事業公司, 2002
館藏地:總館7樓書庫
索書號:855.48 /8663.42-4
每個城市都有他自己的印象:巴黎的鐵塔、紐約的塗鴉與女人,甚至是台北的101大樓......。而上海就是外灘、夜景與弄堂。
從書名便可得知,上海是一個新舊對比明顯的城市,然而這其中帶給人的感觸與震撼,就像是書中所敘述的,這是一個混和著「魔力與矛盾、東方與西方、摩登又頹廢」的城市;走在外灘漫步在一片閃爍的燈光之下,想像踩著與前人的相同的腳步,遙想三零年代的繁華,與空氣中瀰漫的淡淡菸草味和外國方言,但一抬頭卻又被大樓的名牌招牌喚醒了現實。
上海就是這樣,一轉身可能就跌進過去的年代,老弄堂牆壁上歲月雕畫的生命力、一抬起頭五顏的衣物在空中飛揚、耳邊不是吳儂軟語而是大嬸們的談天的嗓音,然而從弄堂裡走出的時髦女子,踏著高跟鞋,「叩!叩!叩!」打破了弄堂裡時光的沉默,走進現代的潮流中。你說與現代融合吧?這樣的衝突才有獨特的美感。
伴隨著過去的歷史與日漸成長的經濟發展,上海既包容了很多卻也更顯得衝突,然而,就像街上人們快速腳步一樣,這些終究會變成歷史之一,但穿梭在新與舊之間的,是永遠不變的奢華。
« | 五月 2023 | »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