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先由本校圖書館館員分享心得,
十一月份進行閱讀心得分享競賽活動,
歡迎您報名「參加競賽」或利用「迴響」分享您的心得。
« 4)the Essential Fertilizers--by 金金 | Main | 2)快樂在腦袋裡的人--by breeze »
書名:森林家屋
著者:江兒(建築系校友)
出版社:晨星出版社
出版年: 中華民國八十一年
森林是野生動物與鳥類的家屋,也是,人類必須終生依靠的家屋。本書由中多作家發表地對森林、對自然的保護呼籲並推崇自然的美麗,期望我們親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美,並因此而懂得去珍惜,去愛護她。
只要一親近自然,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感到一股放鬆,這說明我們是離不開自然的,人類天生就有一種尋找並朝大自然靠近的本能。我們對森林的濫墾濫伐,對孕育我們的母親所造成成的傷害無法磨滅,只能亡羊補牢地種植些人造林來彌補一些創傷。現今,大多數的都市人都被囚困在水泥叢林裡,在水泥叢林裡探索、在水泥叢林裡冒險,我們的生活幾乎與綠分開,在一片灰茫茫中,看到一點綠,那心情總是會令我有種一股無法言名的感動,會想多注視它兩眼。我喜歡親近大自然,擁抱森林令我非常快樂,但我無法隱居山林,我所能做的,就是在我的身邊創造出不再只是一點綠,而是很多很多點,而是一片綠。
自然讓我們放鬆,我們遂喜愛親近自然,或許可以這樣說,我們天生就有這種本能,我們只是回到原始母體的懷抱,自然,不只是侷限於森林,天空、大海都是自然,看完這本書後,我熱烈地想為我們的環境做些甚麼。
書名:率性情歌─小品三部曲【生活章】
著者:江兒
出版社:晨星出版社
出版年: 中華民國八十年
這是眾多作家發表的文章所集結起來的一本文集,分為平凡集、淡然集、夢想集、哲學集、人情集、痕跡集。
小品文,大多不是很長的文章,沒有很艱澀的字彙,只需要淡淡地,細細地來品嘗。曾在網路上看到過一句話:「小時候,以為幸福很簡單;長大之後才知道,簡單是一種幸福」當我們漸漸長大,孩童的稚趣慢慢消逝,取而代之的是世故,是複雜,簡簡單單的小動作,在不同人,不同立場看來,會有不同的感受,有人會感激你,有人會埋怨你,有人鄙視你,有人贊同你,社會,永遠只會把事情複雜化。
平平凡凡的風景,在經歷過大風大浪後反而更顯難能可貴;生活裡的瑣事,慢慢品嘗總會品出一些滋味;在冷漠疏離的年代,懷有夢想,抱有信念,這樣會快樂許多,人,總因為有份小小的堅持,在孤苦難熬的時候,反而不以為苦,能夠自得其樂……
雖然人生還沒走過半,但已經開始脫離了父母親的溫暖羽翼之下,世上地許多事都開始有了接觸,有了接觸便會開始有了感觸,正因為如此,這本書才能如此觸動我的心吧。
書名:台北LOST&FOUND─都市偵探的世紀末觀察
著者:李清志(建築系校友)
出版社:田園城市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 中華民國90年
昔日圓環銅像、俱樂部宣傳圖騰的消失,象徵著政治威權與市民主義抬頭,民眾品味提升的一個指標,取而代之的是為單調無趣的城市增添色彩的公共藝術品。
台北的過去與現代,失落與再現,空間的異變,為我們述說一個個年代,一個個故事,一個個象徵,一個個價值。如果現今還依仍存在的、台北過去的、斑駁的建築物,每一處角落都透著一股年老的氣息,它想傳達給我們它所經歷的風霜,他曾經的繁華,與它如今的沒落抑或逐漸步入歷史而消逝。
現在的台北市,完全無法想像它的八零年代,九零年代可能的樣貌,作為首都,政府所最注重的一個都市,它被改造地徹徹底底,處處都透著現代的新潮與時尚氣息,老式建築被視作一種落後,不值的花太多心力改造保存,現在的年輕人也沒有想要去多做什麼,去回味那股「復古」。
因為最近看了一些義大利建築藝術的書,再來看這本尋找台北的空間變革,頓時覺得台北失色不少,完全沒有自己的風格,傳統全失,想要從中尋找歷史的軌跡卻發現,歷史早已殘破不堪......
書名:兩個芙烈達.卡蘿
著者:施叔青(外文系校友)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年:2001(民90)
以芙烈達.卡蘿 為軸心,述說著她的故事,同時亦將作者的所見所感,抒發出一段段心情,這本書像遊記卻也不像遊記,要說像一本介紹芙烈達.卡蘿 的書卻也不是,因為文裡也花了不少篇幅來為其他的大文豪、大作家介紹。南方朔先生說:「它(兩個芙烈達.卡蘿)出入於旅行文字和小說之間,而對話式的虛構敘述使它小說這方面的成分更重了一點。」
透過不段的對話,作者將我們一步步帶入她的思考中,說明故事,講述歷史,從旁給我們各項資料,與作者一起研究,一起思考,在這本書中談的是認同、失根、身體、受苦,精神上的創傷、肉體上的折磨,問題一個個拋出。西班牙、墨西哥,乃至整個中南美洲,一個又個人物的出現,帶起一股又一股新的潮流,做這位我們分析他們的想法,他們的動作,告訴我們他們這樣做可能的原因為何。閱讀完後,雖然具體說不出些什麼,但就是知道收穫了許多,一種全新的視野,一種全新的認同,這本書我覺得值得一看再看。
書名:無聲籤
著者:王湘健(土木工程系校友)
出版社:號角出版社
出版年: 中華民國八十五年
這本書收錄了作者嘔心瀝血的十六篇文字。第一篇「頭髮」即展現出作者的功力,不是直接用文字語言敘述母親的辛勞,而是藉由母親細細長長的髮絲,由黑漆油亮褪色為黯淡灰白;「項鍊」經一一個人的內心獨白,呈現出,一個男孩在面對即將到來的情人,慌張地不知所措,對於握在手中準備送給情人的項鍊轉了又轉,扭了又扭,就像他複雜慌亂的心情一般。
由一篇篇小說集合而成,文筆很棒,但我沒什麼很深的觸動,或許是它是一部部文學作品,文學的氣息太濃厚了吧,象徵手法用太多,偶而有些會看不懂,在「午後的殺人」這篇中是寫一個十九歲的少年,個個神經質的大男孩,有趣的是,罪者最厭惡的年齡正是十九歲,他認為十九歲是屬於「未知病苦」、「不人不子」的青春年少,某些方面似是而非的成熟,恰好說明作者認為的十九歲幼稚。
「無聲籤」在這篇中表現出一種對筆友的幻想,幻想著變成男友變成情人,但情人是需要肉體與情欲交流來確認彼此的,筆友遂成為一種超然的存在,一種柏拉圖式的情感交流。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找到,一位真正的不包含肉欲的,純粹情感交流的心靈伴侶。
忘記【行過洛津】這篇貼過了,囧
書名: 行過洛津
著者:施叔青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年:2003(民92)
在閱讀這本書時,腦中總是時不時的浮現出黎明主演的一部電影【梅蘭芳】,本書的主角沒有像梅蘭芳有那麼大的氣魄、那麼大的勇氣去反對他身為男伶的命運,在那時,戲台上扮演嫵媚的旦角,有些下了戲,也沒想換回男兒身,照樣蟬鬢傅粉的打扮,往來街市扮假男為女,甚至於有的人還綁了小腳。
「洛津」即鹿港,本書當時,移民之風盛行,但男多女少,男性在欲求不滿下,自然衍生出同性之間的親密關係,男玲在這時想當然地位就如同女子一般,不,女子星許還會為了守護貞潔而抗爭,但那些優伶呢?他們會因為抗拒而得到尊重嗎?或許同性之間並沒有那麼多顧忌?當時的官員、商人,儘管表面上道貌岸然,說住是不對的行為,但最後總是禁不住色欲的誘惑,而強迫那些男伶們做那些他們不願做的苟且之事,不顧傳統禮教的束縛,恣意狎玩他們。
因時代造就了扭曲的價值,人不一定會被當成人來看,裹小腳,這種慘無人道的行為,在那時被認為是一種美,他們用這來判定價值,在扭曲的時代用扭曲的價值觀,且扭曲的生活著。
書名: 柯比意─城市‧烏托邦與超現實主義
著者:徐明松(建築系校友)
出版社:田園城市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中華民國91年
柯比意(Le Corbusier,,又稱柯布,原名為Edouard Jeanneret)一位偉大的畫家、雕塑家、建築師、都市計畫學家……如同二十世紀的達文西。他就像一位超越時代的藝術家,為建築史創造了多項紀錄,突破性的,甚至在當時根本無法料想的構想,他設計了許多建築計畫案,其中大多是為資產階級所設計,大致的研究方向是朝系列可量化生產、降低成本的細胞核觀念。以細胞核的觀念,結合隱私、空間趣味及與大自然的關係,解決住的問題(不知他算不算現今辦公、住宅大樓的起始者)。
單元家庭單位集合而成的集合型住宅,是源自於1907年托斯卡納之旅,愛馬修道院的驚鴻一瞥,這讓柯比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成為柯比意探討人類聚居的原型,中世紀的修道院居住型態竟能持續到現今能發酵,不可謂不神奇。柯比意唯一一個比較大的住宅計畫案─法國波爾多市近郊的貝薩克員工住宅,好像的是當這棟建築物蓋成後,員工還拒絕入住,認為住進這種毫無建築語言的建築對他們是一種侮辱。
不符合當代的思想,在發表與實行時總會遇到重重困難與阻撓,但時間總會為我們證明一切,柯比意為我們驗證了這個定律,或許是懂他的人太少了吧,晚年他的作品象徵性愈來愈強,晦澀難懂,建築史家塔夫力遂把它們評為柯比意留下的一部部「偉大自傳」。
書名: 行過洛津
著者:施叔青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年:2003(民92)
在閱讀這本書時,腦中總是時不時的浮現出黎明主演的一部電影【梅蘭芳】,本書的主角沒有像梅蘭芳有那麼大的氣魄、那麼大的勇氣去反對他身為男伶的命運,在那時,戲台上扮演嫵媚的旦角,有些下了戲,也沒想換回男兒身,照樣蟬鬢傅粉的打扮,往來街市扮假男為女,甚至於有的人還綁了小腳。
「洛津」即鹿港,本書當時,移民之風盛行,但男多女少,男性在欲求不滿下,自然衍生出同性之間的親密關係,男玲在這時想當然地位就如同女子一般,不,女子星許還會為了守護貞潔而抗爭,但那些優伶呢?他們會因為抗拒而得到尊重嗎?或許同性之間並沒有那麼多顧忌?當時的官員、商人,儘管表面上道貌岸然,說住是不對的行為,但最後總是禁不住色欲的誘惑,而強迫那些男伶們做那些他們不願做的苟且之事,不顧傳統禮教的束縛,恣意狎玩他們。
因時代造就了扭曲的價值,人不一定會被當成人來看,裹小腳,這種慘無人道的行為,在那時被認為是一種美,他們用這來判定價值,在扭曲的時代用扭曲的價值觀,且扭曲的生活著。
書名:快樂藍調─小品三部曲【輕鬆章】
著者:江兒(建築系校友)
出版社:晨星出版社
出版年: 中華民國八十年
喜歡品讀小品文,輕鬆快樂,只是敘述生活中一件件瑣事,偶而有經歷過或者聽過,對於文中的過程,或結果,會不由地會心一笑。在四季的某個早晨,以100%的心情和生活相遇;在地球的某個角落,以100%的姿勢和人性角力;在時間的某個轉彎,以100%的神色和生命過招;在宇宙的某片土地上,以100%的快樂和自然擁吻;在繁花遍開的每個花園中,以100%的幽默和同胞耳語;在冬日的某個黑夜,以100%的乖離和真相擦肩而過。
小品文就是如此地讓人怡然自得,在閱讀的同時,剛剛煩躁的心情便不知不覺沉澱下來,外面的喧囂頓時與自己隔,,一閱讀便陷入書的世中中,與書一同品味喜怒哀樂。在早晨,在午後,泡著一杯咖啡,獨享自己的悠閒時光,品讀著一本小品文集,多麼地優游自在呀?快樂藍調(Blues of joy),就像藍調一般,以獨特節奏帶來奇異的悠哉感。
最後,不管你今天是被惡夢驚醒,好夢纏綿,抑或一夜無夢,醒來時的早晨,生活還是得繼續,不管是用什麼方式,就選擇你想用的方式來開始這一天吧。
書名: 義大利,這玩藝!─ 視覺藝術&建築
著者:謝鴻均、徐明松(建築系校友)
出版社: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西元2007
這是一場對義大利人文藝術的探索,龐貝人對性愛的黑色幽默及著名的維蘇威火山爆發後的還原、羅馬紀念圓柱的高聳結構表現出男性世界的好戰與淺意識的陽具崇拜原型、鬥獸場的存在意義、萬神殿的眼窗洞與漸層縮小的方塊形藻井......有趣的壁畫,富歷史意義的景觀,都在義大利這有著悠久歷史的地方中呈現。
我最喜歡的是羅馬維哥水道(Aqua Virgo)的特維拉噴泉(Fontana di Trevi)又稱為許願池,感覺很多浪漫故事都從這裡開始,有機會要到這裡朝聖!!!
義大利真不愧為藝術的發源地,希臘的古典,古羅馬的遺跡在這處處可見,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都讓人為之讚嘆。把希臘神話中眾神的淫亂與暴力行為,用藝術來呈現出來,讓世人佇足為其嘖嘖稱奇,並欣賞其人體之美,可見藝術對那不可稱為道德的暴力美學中注入了多少迷幻能量。矯飾主義是文藝復興後期的主流(但當時的評論家認為那是文藝復興的墮落期)我看了這書才知道,大衛像為了彰顯其完美比例特意用了不符合人體自然狀態的方式站立,為了使觀者站在大衛像前崇拜地仰視刻意將頭部放大(以前只是覺得遠看時地大衛頭不很大而已,沒想那麼多)。
書名:鳥暗暝
著者:黃錦樹(中文系校友)
出版社:九歌文庫
出版年:1997(民86)
整本書給我一種陰鬱幽暗的氣氛,此書背景當時台灣正處於動盪不安的年代,人人自危,婦女、孩童的人生安全,完全沒有保障,一種無形的壓力時不時壓在大家的頭頂上,大家開始歇斯底里,做出許多令我匪夷所思的事。或許有點鄉土文學?不,這本似乎不是歸屬於鄉土文學,他是屬於馬華文學(其實我也不太確定,只是書中不斷出現作者致力於這方面)一種融合中華屬性與地方感性的文學,書中出現「伊」的機率十分頻繁,初時我完全搞不清楚「伊」到底是在指誰,又是誰在說話,到了現在,雖然稍微可以了解作者想表達的劇情,但還是沒有十分通順,看了一段,就卡住一段,還要停下來慢慢思考這句話的涵義(因為有很多對話都是台語用中文呈現,我對於台語不是十分精通,翻譯過來,翻譯過去,看得非常吃力),第一次,我覺得讀中文書就像讀外國原文書一樣,有看沒有懂。
這本書用了很多象徵、譬喻,是「經典的文學小說」(對於我來說,所謂的文學就是讓人有看沒有懂的一門學問)整本書被黑暗的氣氛籠罩著,我覺得就連只是在閱讀的我都能感受到那股喘不過息的痛苦。
書名: 微醺彩妝
著者:施叔青(外文系校友)
出版社: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
出版年:1999(民88)
初被書名吸引,疑惑一位女作家怎會寫彩妝專書?細細一讀,才發現不是彩妝書,一篇序論長達三十四頁擺於書前,花了不少精力閱讀後(光注釋就有三十六條)才終於進入正文,以台灣世紀末風靡的紅酒文化為背景,一個個人物浦寫出一段世紀末台灣酒話。
一開始是真的看不懂,不懂作者為何要在文章開頭一直強調呂之翔(主角)失去了嗅覺,作者還在開頭拋了個問題給我們讀者:如果呂之翔沒有在八月以前找回他的嗅覺,他會發生了什麼難以收拾的事?一直往下讀去,文章一段段鋪展開來,眾多人物的出現帶出一段又一段故事情節,本來不了解的問題,隨著劇情的發展慢慢有了一個輪廓。呂之翔和圍繞在他身邊的一群人物,藉由「酒」讓他們形成生命共同體,物質的欲望、感官的享受,「酒」為他們帶來了許多。正如前序中提到:「馬克斯當年批判資本主義社會金錢異化效應,指出生產關係的紐帶裡出現了剩餘價值,金錢以其象徵意義凌駕物質交換的自然關係。資本像鬼魅一樣的流竄創造出越來越失真的生活、勞動、與消費結構。」我們的生活品質現在有改善了嗎?不,只要人的慾望一天不消減,這些事情就會一再以不同方式出現在我們周遭。
書名: 靠岸航行
著者:吳潛誠
出版社: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一九九一年
「靠岸航行」是發行於民國八十年,作者在此抒發了對當時台灣人民與台灣社會的心得。開頭第一章,作者訪答客問的方式,為我們解答了她對本土文化與外國文國文化的差異看法(作者在做此書前,有大半時間都住在國外),他提出了很多我想提出的問題,從他的回答裡,我心裡會質問他的回答,認為有很多的不合理,但在下一句,作者立刻就回答了我的疑問。在本書中,他認為台灣的人民素養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當然,那是民國˙70~80年代的台灣人民,當時的台北人就像現今的中國大陸人民一樣,有些人不守秩序,任意插隊,隨意停放車輛,違反交通號誌,從不禮讓行人…,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野蠻的行為,但那是正在進化的社會的正常現象,隨著時間推移、教育程度、公民素養的提高,一切狀況皆會轉好。現在台灣人的人民素養不就很好,比起之前的中國,現在的中國人民的素質不也提高了不少?對於台灣的觀念,教育、媒體、傳統,逐漸上升或逐漸墮落… …看完此書後,不禁有個省思,我們可以做什麼?
書名:詩人不撒謊
著者:吳潛誠(西洋語文學系校友)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出版年:民國77年
一開頭的序就讓我覺得本書很有趣,它的標題「序:這是一本書嗎?」很好玩,不是嗎?第一次看到作者懷疑自己的著作是不是一本書,這吸引我繼續閱讀下去。這一本集子(作者覺得把相當數量的篇章彙集成冊,徒然具書的外觀,缺乏書的內在結構,不應稱為書應稱為集子)分為四輯,第一輯:「探索文學本質」什麼是文學?這看似簡單卻又複雜的難以回答。席德尼曾在【為詩辯護】中說:「至於詩人,他不對任何事下斷言,因此從來沒說謊。」沒有絕對的絕對,有點類似孔子所提的「無適也,無莫也。」歷史上文學佳作哪一部傳達出單元的明確訊息或旨意?哪一部佳作沒有歧意傾向,讓人從各種方面來解釋它?作者想傳達給我們一種概念:文學,部是提供一個預先設定好的答案,而是要我們一起去探索它隱含的多面意義。第二輯:「嘗試新的進路」第三輯:「觀念索隱」第四輯:「師的系列藝術」我讀得比較有心得的只有第一輯,二、三、四輯已經深入文學的探討,有點深奧,不過其中還是有幾個有趣的論點(似乎常常聽到),例如:「作者該死論」作者是這麼解釋的:「它是針對傳統批評觀而發的反動,舊式的評論一向把作者捧得高高在上,視他們為創作的源頭,把他們所表示的意圖當作解釋作品的權威依據,因而往往不重視作品本身,更不把讀者看在眼裡」還有很多關於新奇的文學的論點,我覺得此書是本探討文學的不錯選擇。
書名:耽美手記-施叔青談畫論藝
著者:施叔青(外文系校友)
出版社:元尊文化
出版年:1998(民87)
看到書名,立馬就被吸引注目光,我本身很喜歡美的事物(當然,誰不喜歡美呢?)雖然喜愛藝術,但卻未有深度的涉獵,便想從書本、畫輯的介紹來補充一些美的感覺和概念。此書是介紹亞洲的藝術,讓你從歷史的角度出發,去欣賞亞洲之美。
分為三輯,第一輯介紹「中國陶瓷及其他」:如何品茗?喝茶的歷史悠遠流長,從神農開始發現『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演變至今日的散茶。認識了精美的景德鎮瓷器、永樂官窯瓷、『成化無大器』的小件美器......了解了不同時代、不同陶瓷器的特色,及知道了些經典藝術展(敏求精舍主辦的香港藝術館文物展、香港佳士得主辦的宮廷藝術經典拍賣等);第二輯介紹「中國書畫」:字畫、水墨、書法……了解到了許多「大家」作品;第三輯則介紹「亞洲藝術及收藏」:除了中國,亞洲其他地方當然也有藝術創作,本書介紹了西夏藝術、日本桃山時代的繪畫,及日本的茶陶等。
從不同的角度欣賞不同的美,我們從美的根源出發,去發現美,不只放鬆了身心,也提升了心靈的寬廣,何其喜悅?
書名:古典、違逆與嘲諷─從布魯列司基到帕拉底歐的文藝復興建築
著者:徐明松(建築系校友)
出版社:田園城市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西元2003年7月
我不是建築專業的,看到建築物並不會自然的聯想到它的建構、它的意義,但看過這本書後(裡面附了很多平面圖、剖面圖)我覺得長了不少見識。
一開頭的自序,是作者去義大利學習的記述,有點出一些出國留學發生時的無奈與趣聞,但更多的是義大利各城市的建築代表與特色風格。一些我從未想過的設計概念(正確來說是不知可以這樣做)都有圖文搭配解說,例如:在空間經驗上,當視覺焦點是一個虛空間(就像祭壇),視覺會因為空間的深度而產生透視,繼而造成視覺短暫停留;當焦點為一個實體,視覺只好被迫四處游移,因而產生空間的流動感。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都好複雜、雄偉,很多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建築都是教堂,神聖莊嚴,運用空間的設計,呈現出肅穆,高貴不可侵犯;陰影的運用、轉繳的處理與視覺壓縮,使的空間產生無限的張力;廣場樓梯的先窄後寬與垂直拔高的崇昇效應,加上兩旁的巨矮柱,可以為空間不大的廣場營造出一股活潑壯觀的氣氛。
相對於現在城市大樓的單調無趣,本書的建築給我一種文藝復興義大利的古典,雄壯,卻隱藏著一股奢華,每一筆每一刻,都可能在塑造著一種概念,呈現出一種效果,雖然不是很懂,但探究其中的美麗,是我最大的興趣。
書名:豐田筆記
著者:王文進(中文系校友)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出版年:2000(民89)
深深熱愛著淡水與花蓮,作者在其美景著了不少筆墨。對於年輕時所讀過待過的淡江,他表示在述說那段歲月回憶時:「語調往往亢奮的幾近著魔,其用詞之黏膩表情之稚嫩,實在和一個寫過博士論文而現在又正在大學教書的人該有的分寸不搭調」在我看來,作者對於淡水有種眷戀又有種崇拜,眷戀著他年少青春在這所揮灑的熱情,崇拜著大自然為他的心靈所帶來無窮無盡的變化,在淡水的山嶽中,作者似乎尤其偏愛大屯山,在眾多篇章中常常可以看到大屯山的身影。
本書分為三卷:「卷之一」描寫對淡水的記憶與感覺;「卷之二」描寫花蓮的恢弘遼闊,對巍巍山脈的敬意,形成一種隱隱然的「花蓮文學」;「卷之三」是作者的讀書筆記,從中不難看出作者心目中的人格典型,是那種有文學之美,及一種「混亂時代下騷動靈魂」絕非現今大部分患了學術冷感症的心靈麻痺者。
啟迪於六朝山水文學,書寫出台灣的山水之美,並帶著一股歷史情懷,溫溫的筆調,細細的述說,作者帶我享受了一場淡水、花蓮及文學的美之饗宴。
書名: 箱根‧伊豆‧富士
著者:柯珊珊(日文系校友)、謝明蓉
出版社: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2000年一月
我超喜歡旅遊的,但礙於經費問題,能夠成行的次數並不多,所以喜歡看一些旅遊介紹書,來望梅止渴。看書名就知道(這其實是本雜誌)這一定是介紹日本,我最喜歡她介紹的「小松展望飯店」風景優美(我喜歡露天風景),讓我恨不得飛奔過去!
日本特有的「鈴廣魚板博物館」(箱根)、箱根啤酒藏(一家啤酒餐廳)感覺都是箱根必去點,推薦買「箱根周遊券」、「箱根平日券」兩種優惠票!!!
「熱海香草花園」、花菊甜點店(稻取)、天窗洞、三四郎島(漂亮的景點)、米屋香菇店(香菇很有口碑)都是伊豆半島中我想去的地方。
「泰迪熊博物館」(伊豆)可愛的泰迪熊、「娃娃屋博物館」(伊豆)世界各地不同民族風格娃娃展、「人形博物館」(伊豆)不同國度不同造型的洋娃娃,背後似乎也述說了一段段故事、「玻璃之森博物館」(箱根)晶瑩剔透的玻璃製品,與水波交相輝映,感受水都威尼斯風情。
其中編者們大力推薦「伊豆的舞孃」路線,改天也想去感受看看呢。
書名:女性的成長與喜悅
著者:吳娟瑜
出版社:財團法人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附設書評書目出版社
出版年:民七十六年十月
近年來女性意識漸漸抬頭,少子化的因素,讓女性在空餘時間漸漸會去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與成長空間。
本書分為成長篇、夫妻篇、人際篇、親子篇、人物篇、計畫篇。在我們這年紀,比較切身的應該就是成長篇、人際篇和計畫篇了。根據美國一位心理學家修伯(D.E.Super)提到人生分為五個階段
生長階段:出生到十四歲
探索階段:十四歲到二十四歲
建立階段:二十四歲到四十四歲
維持階段:四十四歲到六十四歲
衰退階段:六十五歲以後
大專生現在都處於「探索階段」對於未來,或多或少都會有點迷茫,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與任務,我們做好我們這階段的任務了嗎?找出自己的定位,制定自己的專屬計畫,並勇於實踐。另外,培養自己的能力也很重要,作者談及企業文化人的作風時,說出了三種能力:敏感力(預估能力)、適應力(穩定能力)、協調能力(彈性能力),最好也培養協調力和向心力。
作為一個新世代新女性,要展現出個人特色,作者根據【當代傑出職業婦女】這本書選出的三十個傑出職業婦女,歸列出七項共同特色:
一、 工作的時候全力以赴
二、 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
三、 精神、經濟、情感獨立
四、 富冒險精神,嘗試開創事業
五、 關懷整個社會環境
六、 欣賞自己,滿意自己
七、 受過高等教育
社會是個講求實力的地方:需要的是有現成經驗、富潛力、全力以赴,及能開創新局面的人,男女逐漸平等,女性不在只能躲在男性的背後,我們要學習成長,並獲得成功與喜悅。
書名: 枯木開花-聖嚴法師傳
著者:施叔青(外文系校友)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年:2000(民89)
聖嚴法師已離我們而去,但他的精神卻常流於人世間,作者收集採訪了各項資料來為我們介紹聖嚴法師的人生經歷與理念。一段對話:當時聖嚴法師是個對自己的佛學執念產生懷疑的年輕人,滿腹疑團卻再也忍耐不住,像絕了堤的河,滔滔不絕地向一位老和尚訴說他心中的苦惱,修行上的障礙,請教如何突破、解決心靈上的疑惑,老和尚當時伸出掌,「啪」的一聲:「……你哪來那麼多問題?放下來、放下來,學密、學禪、學淨土,學什麼?想成佛,又想上西方,又想開悟,這些都要放下」雖然我們不是學佛的,放下不放下什麼的,在年輕時還沒法體會,但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想,在一個目標前,要放下一切的顧慮,不要顧慮這個、顧慮那個,最後到底是在顧慮什麼呢?
「方法是死的,應用是活的」、「以禮敬禮謝禮讓待人,人人都是貴人;以盡心盡力盡責做事,事事可成大事」、「放下就自在」、「若能心安,環境也安」這些是我比較有感觸的話語,尤其是「放下就自在」這一句,我常常會對未知的環境、廣大的群眾感到緊張與害怕,但正所謂放下就自在,不在意就很自然。偉大的人必有許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聖嚴法師就是一個例子。
書名: 常滿姨的一日
著者:施叔青
出版社:景象出版社
出版年:民國六十五年
這本輯作於民國六十五年出版,是作者經過歲月的洗禮後,發表的一本圍繞於女性婚姻的輯著。在這年紀,我們都還沒經歷過婚姻(正常的情況下)對於戀愛,對於男女關係,對於婚姻(現在的人可能不喜歡結婚啦,不婚主義者挺多的)或多或少都會抱著幻想,有著憧憬,作者由女性的角度來敘述,觀看社會上的各種婚姻事件下,女性是用什麼看法來看待事物。
「常滿姨的一日」、「這一代的婚姻」、「困」都是寫遠出他鄉的婚姻故事,「後街」、「完美的丈夫」則是用不同的兩個女人的角度,情婦和妻子,來書寫對同一個男人的感受。我滿喜歡「後街」和「完美的丈夫」這兩篇,很多時候在不同的立場、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境遇、不同的人物下,我們對於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也會不同,讓我想到芥川龍之介的「竹藪中」雖然這兩篇並沒有很大的關係,甚至於說要找出相同點也不太容易,但我想表達的是:很多事情,很多人用他的看法來告訴你,當下,或許覺得很合哩,但當全盤思考後會發現處處矛盾。兩個女人用她們的看法來為我們述說,但同一個男人卻呈現出兩種不甚相似的行為,婚姻,是否就像是這樣,錯綜複雜?
書名: 韭菜命的人
著者:施叔青
出版社: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出版年:民國七十七年
很多文章在最後總會留下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語,這篇也不例外:「金錢可以買很多東西,可以買信心、可以買膽量……」這是主角辜易的妻子在最後留下的一段話。從著名的大學畢業,拿到數學系的文憑,本以為可以為他的經歷加分,但因為碰上當時大陸的困頓時期,被下放勞改做苦工,被解放後卻無法回印尼(他是印尼華僑),在七三年時到了香港,一路在地盤打工。許多許多的錯誤疊加在一起,造成了辜易悲慘的命運,他陷入了動彈不得的窘境,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就像進了磨一樣,想轉也轉不出來,不是沒想過要改變,但一旦開始走了叉路,就會一路彎到底,直至迷失,再也無法回到原本的路線,到了這時,人生已經走過了大半,還有想改變現況的勇氣嗎?不,已經沒有了,就這樣被歲月消磨殆盡。所謂「韭菜命的人」就是剛長出一點,就被摘掉,永遠沒有盼頭,辜易從來沒有成功過,唯一可以稱得上成功經歷的文憑,卻一直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來拖累他,直到最後,辜易已經完完全全對自己喪失信心了。正所謂一步錯、步步錯。
書名:推翻前人
著者:施叔青
出版社: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三年十一月
我認為藝術評論就是要附上圖片,讓讀者讀懂評論之前,可以先看過藝術創作,有自己的想法後,再去看評論,這樣,兩相比較以後才知道自己有沒有什麼沒注意到的地方,才知道作者的想法與自己的想法之間的入入,不會一味只聽作者的敘述,一味的接收,沒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意見,但本書就意義上來說,不是傳統的藝術評論。
本書分為上下卷:上卷「藝術家群像」:由各個畫家的生平出發,娓娓道出每個作家不同的經歷、不同的際遇下,所展現出個人的獨特藝術風格;下卷「藝術生態」:道出藝術界各個階層上的問題,諸如:博物館的選作是否具有各派代表性(博物館幾乎等於藝術的門面,初學者通常都是由此開始,如果選作不夠嚴苛、不足代表該種風格,那他們可能會認為藝術不過如此,此後果不堪設想)、底層的盜墓走私問題、各幅畫作的解釋及隱藏意義辯證、一些著名拍賣……等。
作者把她在藝術上的心得研究與見解,用中肯的語調提出建言來讓我們反思,同時也希望我們為藝術生態盡一份「保育」的責任。
書名:走妳自己的路
著者:吳娟瑜(中文系校友)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
出版年:民國八十二年八月
我的人生所需要的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和我和作者有一樣的問題,針對它的回答,作者提了五個步驟:
一、 自我察覺:在睡前看看今天一天所做的事,對自己的內心問問題「這是我要的嗎?」「兩年後、五年後,在同樣的'狀況下,我要嗎?」
二、 自我調整:在積極追求的人生裡,千萬不要急急忙忙,橫衝直撞,對自己、對他人在不自覺中造成傷害。在規劃內在生活的計畫中,不妨加入古典音樂、藝術鑑賞、心靈成長書籍、戶外自然探訪活動等,增廣心靈的寬度。
三、 尋求支援:在迷惘茫然中,感於對周遭的親朋好友開口,尋求支援。
四、 馬上行動: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別再猶豫了!人生有多少時間能夠讓你耗費在等待上?
五、 取得平衡:在健康、親情、財富、人際關係、工作、成長、休閒、社會服務等,各個方面取得平衡。
職場上總會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作者舉了一篇一篇短短的小故事,來告訴我們這例子下會發生什麼事,為我們解答在這情況下我們應如何自處?如何調適?為了理想而打拼,儘管路途遙遠且辛苦,但總會有出頭的一天;做出跟別人不同的思考方向,永遠像正面看,危機即是轉機;不要再窩在安億得舒服區,趁著年輕時,到處碰碰撞撞,一身傷沒關係,跌倒了還可以爬起,但如果等到老年時再跌,那是很痛很痛苦的。
書名:一個叫日落的地方
著者:王麗華(中文系校友)
出版社:業強出版社
出版年:1995年5月
本書為十四篇短篇小說組成,由一個個小人物的經歷所組成,心酸的、無奈的、痛苦的故事交織出一段又一段故事。底層人物的掙扎,從平凡樸實的生活描述中述說著人生的聚散與悲歡無常。
一開始看「一個叫日落的地方」還在想這又是一本文學氣息濃厚的一本書了,但越看下去越覺得被吸引住,移不開我的視線,整個場景塑造的如在眼前,跟著主角們的情感一起,經歷著他們所面對的問題,跟著他們的情感一起起伏。
本書探討一個個我們常聽到的問題:職場上的競爭、外遇、顏面傷殘者對於術後的社會適應問題、愛情表達的方式、婆媳問題、對於鄉土的關愛與保護、生活中的聚散……
我最為偏愛「一個叫日落的地方」這篇文章,主角效聖對兒時的玩伴存著美好的記憶,在長大後遇到的種種困難,總是有著一股堅持,堅持不與世界同流合汙,只做自己認為合理的事,卻也因此討不得上司、同事,乃至於妻子的歡心。在社會上跌跌撞撞不得志後,終於放下自己的矜持,隨著大潮流起舞。縱然如此,對於兒時玩伴的美好想像總是不禁地浮現在腦際,某次的不期而遇,讓他長久以來的記憶幻滅,最終,他苦苦追尋的,只留下一片悵惘,有時,美好的記憶是禁不起考驗的。
書刊名:勇敢去敲未知的門
著者:李紹唐 (國際貿易學系校友), 王梅著
出版項:臺北市 : 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出版年:2006[民95]
雖然這是2006年出版的,距今約五年前的書,可能與現今的社會有些許出入,但整個大方向、大觀念依然十分明確。下面是我閱讀後覺得很重要的幾點:
不是該不該,而是要不要
現在我們的問題已經不是該不該去中國發展,而是要不要去中國發展
做一個值得長期投資的保值品
被大家認識,建立自己的品牌和聲譽,這些都攸關著自己在價值鏈中的地位,是否值得被投資?是個保值品嗎?這些無形資產在今後很重要
念不念EMBA?不重要!
應該重視的不是你有沒有"一個學位",而是而是你是否有學習態度與吸收能力
作「大聲牛」說出你的不同
在眾多人才中,你如不凸顯你的優點,要如何讓老闆認為用你和用別人有什麼不同?
積極樂觀,總能東山再起
絕不因為失敗而讓自己陷入黑暗的深淵,始終肯定自己過去的成就,不輕易否定自己
和全世界競爭
你的競爭對手不是坐在你隔壁,也不是同業,而是遠在天邊的陌生人
雖然很多人大喊:「台灣沒有被邊緣化!」但作者顯然並不認同。台灣的工作機會、購買力都日漸下滑,台積電、聯電、英業達……IT產業只要你念得出名字的都移到中國大陸了,中國目前正在蛻變,以驚人的速度蛻變。台灣正走入世界,但世界正走入中國,與中國接軌已然成了一種趨勢。在眾多人才中如何被選中?在激烈的競爭中如何脫穎而出?這本書都有提供我們一個方向。對於我們面對職場的心態,作者也提供了幾項建議:積極樂觀!被lay off是人生中定會面對的情況,美國平均每十人中平均有八人有被解雇經驗,但被解雇不是完全否定你,而是公司目前不需要你逤擁有的能力,最後,作者也提到,我們現在年輕人大多經歷太少,應該放眼國際,立足世界。
書刊名:下午茶時間
著者:馬叔禮(中文系校友)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出版年:民74年元月十日
下午茶時間這本書總共分為五篇:四秒鐘、露水師生、青天缺頁、下午茶時間及歲月剪影。我個人最喜歡露水師生這篇,或許是比較貼近我的生活,產生的共鳴點不少。正如作者所說「(補習班)它是在畸形社會環境中被擠出的行業,社會上儘管抨擊太商業化、太不道德,都不能使它滅跡。社會永遠需要它,它生就是扮演人人都罵而人人都需要的角色。它使人人不安心,然而目的達到了,又都要回頭吐它一口唾沫」在補習班時,覺得補習班是很重要的,沒有它就不會有現在的我們,我們的成績是它一步一步扶上來的。畢業後,當別人回過頭來問你說:你有沒有補習過?這時反而覺得很丟臉,丟臉你曾經去補習,接受那填充式教育。因為主角是教授作文的,對於那時的語文寫法說出了幾個觀點,裡面有幾句話讓我深省「大家真的是在寫作文,不是寫文章。好像每個人都在猜出題目的老師要我們寫什麼,大家都猜得很準,所以寫的都一樣,全是觀念裡的話,沒有各位真正的感覺和個性在裡面」挺有感覺的不是嗎?
四秒鐘是寫關於傘兵第一次跳傘前的心理狀態。青天缺頁是寫一對男女在年少時因故無法再一起,女的之後甚至還另結婚姻,但一種淡淡的情誼似乎總維繫兩人。下午茶時間描寫老一代和年輕一代因婚姻衍生的問題和代溝。歲月剪影則以兩個老人為中心,養老院為背景,道出現代人無法克盡孝道的問題。
« | 十月 2023 | »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