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著作~好閱道:閱讀心得分享

    十月份先由本校圖書館館員分享心得,
   十一月份進行閱讀心得分享競賽活動,
歡迎您報名「參加競賽」或利用「迴響」分享您的心得。

« 從蘭嶼看文明 | Main | 【栽培妳自己】讀後感 »

2010/10/27,08:00
  • 書名:浴簾後
  • 著者:林滿秋 (中文系校友)
  • 出版項:台北市:小魯文化,2010.2
  • 索書號: 859.6 /8769

分享人:Kelly

  這是一本青少年小說,它之所吸引我,是因為我有二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有著自己興趣與執著,卻不是教育主流所重視的學科,跟技職教育又搭不上邊,面臨著升學考試的壓力,身為人母的我,實在很心疼看著他們在學業上所忍受的挫折。面對是否該選擇讓孩子當基測的逃兵?曾諮詢將孩子送出國唸書的親朋好友,都覺得孩子出國後長大了許多,懂得自己照顧自己等…。但真的這樣嗎?在沒有親情呵護下的青春期孩子又是怎麼面對國外的生活與課業呢?因此當我看到林滿秋小姐出了這本書,就很好奇青春期的孩子在國外是如何與當地的孩子互動的呢?如何適應不同的文化與生活?

  作者以一個15歲女孩江若雪為了逃避基測選擇到英國唸書為開場,孩子的秘密貫穿了整本書,更道出青春期孩子的心思與同儕互動的種種,讓若雪更早嘗到人世間的冷暖,或許這就是歷練與成長的必經過程吧!

  一開始,若雪媽媽希望她能考完基測再走,但若雪堅持早一點去適應環境,到了英國,若雪才知道小阿姨是安排她住校,頓時精神的依靠沒了,就得學習獨立生活,也是到了英國,若雪才知道英國的中學生必須通過GCSE(中等教育資格考)才可以領到義務教育合格證書。她不論在英國適應的好壞,就像過河的卒子沒有退路,她只能去面對。

  由於語言的隔閡,若雪無法在宿舍熄燈之前將功課完成,所以她必須清晨六點起來完成作業,有一天她發現盥洗室的燈是整夜開著,從此宿舍熄燈之後,她就將馬桶當書桌,累了就躺在浴缸休息。孩子在國外唸書雖然沒有很多考試,卻有很多作業或報告,不論在那兒學習都一樣的辛苦,但不希望孩子成為考試教育下的產物,可能是父母想把孩子送出國的主因吧!

  長期在盥洗室寫作業的她,發現同學們會到廁所聊心思、聊八卦,讓她知道了許多同學的秘密,在渴望被認同與接納的心情下,分享秘密而成就SHE三人密友,也因為秘密被揭開而付出友誼的代價。讓人不自覺孩子在缺乏親情呵護之下,為自我生存必須付出較更多的心力。如同作者在序言所言,「有的孩子自艾自憐,有的孩子自己迅速茁壯,正如達爾文的理論,適者生存」。

  當父母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但看完這本書深深的感受到,孩子學會適應環境,學會處理自己的問題,才是成長的歷練,就如同若雪在秘密被揭開受到同儕排儕時,不想再回到學校時,她的小阿姨給她的一句話「你已經十六歲了…已經是個獨立的人,我希望一個星期後我回來時,你已經找出自己該走的方向…」。

迴響

Comment Icon 抉擇

人的一生要面臨很多的抉擇, 但逃避一定不是最好的選擇.

選擇逃避表示不想面對, 不想處理, 但是同樣的問題一定會排山倒海而來, 因為學不會處理, 就會有更大的課題來考驗自己.

所有的抉擇都有得與失, 不能只想到"得", 決定之前一定要先問問自己有沒有辦法承受那個"失".

Posted by: UN of Tara at 2010/10/27, 16:14
Comment Icon

當代多數台灣母親的煩惱--想放手,卻不捨孩子受苦;有時做太多,又似乎剝奪了孩子學習自我成長的機會。這取、捨之間,確實兩難。

Posted by: BJ at 2010/10/27, 10:57
 
Accessible and Valid XHTML 1.0 Strict and CSS Powered by Life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