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近期文章


最新迴響


我的連結

淡江大學圖書館
- News得來速
- 館藏之旅
- 掌聲與建議
- 圖書館網站

訂閱本站內容

RSS feed - 訂閱本站最新文章
RSS是什麼?

以 E-mail 訂閱電子報

第五期:淡江人、淡水情

arsh | 27 九月, 2006 12:00

發行人:黃鴻珠 總編輯:鄭麗敏 執行編輯:梁鴻栩 2006.9.21 第5期


 

本期目錄

總編輯的話

專題論述:不知淡水事,難為淡江人

資源介紹:淡水歷史網站

映畫特區:淡水立體方志

專書介紹:淡水心靈地圖 

悅讀新書:當教授變成學生:一位大學教授重讀大一的生活紀實

你參考工具書了嗎?

 


 

總編輯的話

鄭麗敏

 

  淡水美好的回憶向來是畢業校友難以忘懷的。這座山水圍繞著的小鎮,蘊含著靈氣及千變萬化的美景,無論是小吃、街景,或是古蹟,都有著獨特的風味及氛圍。

  新學年開始了,校園湧進七千多位張大眼睛四處好奇張望的新鮮人。為了歡迎你們,本期圖書館電子報特別以 [淡江人‧淡水情] 為主題。

  專論『不知淡水事,難為淡江人』的作者李月梅小姐久居淡水,更是淡水古蹟園區的義工,由她娓娓道來淡水的幾個地標及歷史背景,除了讓人興起思舊情懷,更具有知性的相關資訊,是一篇相當精彩的文章。『資源介紹』引導大家認識與淡水歷史相關的幾個網站;『映畫特區』的 淡水立體方志 透過錄影紀實帶您體驗淡水在地生活及歷史民俗等;『專書介紹』淡水心靈地圖是一本淡水導覽的小書。『新書悅讀』當教授變成學生,讓關心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我們,重新審視在大學校園內不同角色的扮演。

  自本期開始,原來的『檢索小技巧』將替換為 『您參考工具書了嗎?』,介紹館藏參考書。希望您會喜歡本期的內容。

回目錄

   


 

專題論述:不知淡水事,難為淡江人

李月梅

 

如影隨形般,俗稱滬尾的淡水,在台灣的發展史上從未缺席。

依然風情萬種的淡水,在時空更迭,還有多少人記得她曾有過的年少容顏?

她曾經是西班牙人與荷蘭人駐足之地,留下了紅毛城…

她曾經是台灣第一的國際港,風帆在青山綠水之間漂泊…

她曾建有台灣第一條海底電纜,連繫著台灣與大陸的情感交流…

她曾擁有台灣的第一間西式學堂與女子學校,是小鎮多元文化的表徵…

 

    周明德所著的海天雜文 (索書號 857.85 /8655) 對鎮上台灣的第一座高爾夫球場如何培育多位國際知名選手,有精闢的介紹。閱讀本書你會知道更多淡水鮮為人知的故事。

 

紅毛城 – 台灣歷史的見證者

17世紀初淡水正式躍上國際舞台。1628年西班牙人佔領淡水,並在淡水初建木造的聖多明哥城( Fort San Domingo); 1642年西班牙人被逐出北台灣,荷蘭人重建紅毛城,命名為安東尼堡(Fort Anthonio);1668年北部的荷蘭人退出台灣,1683年明鄭部將何佑進駐淡水,1684年台灣劃歸清朝版圖,1724年淡水同知王洴修葺紅毛城,增建四個城門。

英法聯軍訂定天津條約後,1860年淡水開放通商口岸,1868年英國租用紅毛城為領事館並予修建,1891年增建二層樓的領事官邸。1970年英國撤館,委託澳大利亞及美國代管紅毛城,1980年6月30日紅毛城正式收歸中華民國。

 

 

紅毛城是一級古蹟,是淡水歷史文化的表徵,更是見證北台灣近四百餘來的滄桑縮影。歷史就像悠悠淡水河的潮起潮落。參訪紅毛城,不必然帶著感傷,可以好好居高享受淡水河的美景、領事官邸磚雕之美,以及主堡建築結構的磅礡氣勢。

若對紅毛城的建築有興趣,李乾朗所著淡水紅毛城 (索書號 673.26 /8443)是很好的入門書。揭開紅毛城四百年歷史 : 淡水紅毛城修復暨再利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Fort San Domingo Conference (索書號 924.9232 /8686 94) 則會讓你對紅毛城有更深入的認識。

 

 



馬偕之路  

   1872年3月9日,加拿大長老教會海外宣教士偕叡理(Rev. George Leslie Mackay)牧師來到淡水,決定以此做為宣教、從事醫療和推展教育之地。他積極學習台語,並建立教會、設西式醫館、創辦學堂,使淡水成為台灣新式教育的發祥地,也豐富了小鎮的文化風貎。

馬偕舊照         馬偕雕像

    1888年淡水港佔全台總貿易額的74.9%,是淡水的黃金時期。當時有許多歐美洋行及住家林立於埔頂(即今天淡江中學附近)。 埔頂的故事 : 探馬偕之路 訪淡水古蹟 (索書號 673.29/103.6 /8643) 對馬偕的行跡及埔頂上的古蹟有簡單的介紹。你可以依照書上建議的行程,由老街上的馬偕雕像開始,經由馬偕街,參訪滬尾偕醫館à淡水禮拜堂à小白宮旁的馬偕故居à淡江中學(八角塔、淡水女學校、婦學堂、馬偕墓),最後到位於真理大學內的牛津學堂,想像昔日馬偕為台灣人傳道授業的情景。

臺灣六記 =From far Formosa: 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s (中文索書號:552.23208 /8469.1 v.69英文索書號:DS895.F7M2)記載著馬偕對台灣人文及自然的觀察。

 

在淡水發生的一場國際戰事 -- 清法戰爭

清光緒年間,法國想藉佔領台灣,來威脅清朝放棄越南的宗主權。1884年10月,法國艦隊在淡水河口佈下進政陣式,想一舉攻下淡水。清軍在孫開華提督的帶領下,在淡水河口填石塞港,佈置水雷,誘引法兵至沙崙灘頭一帶登陸,讓台灣勇丁與法軍在林投與黃槿密林中嘶殺,法軍殘敗退回軍艦。當年的古戰場,就在今天天生國小到沙崙海水浴場的停車場一帶。如果你有興趣和三五好友騎腳踏車同遊古戰場,可參考這個網站的路線圖 - 重返清法戰爭古戰場

這場戰事一直是淡水人的驕傲,至今仍流傳許多有關這場戰爭的神奇故事,例如清水祖師廟的落鼻祖師顯靈助戰,還有淡水福佑宮正殿「翌天昭佑」的匾額,據說是光緒皇帝為感謝媽祖保佑打勝仗而頒賞。此外,提督章高元也於隔年獻上「威靈赫濯」扁額,現仍懸於油車口的蘇府王爺廟內。

北台封鎖記:茶商陶德筆下的清法戰爭 (中文索書號673.227 /855 英文索書號 DS 895.F75D6 1972) 及 當Jean遇上福爾摩沙 : 一名法國小兵的手札(1884-1885) (索書號 673.227 /8355) 是當年英國商人及法國小兵對這場戰爭的觀察日記與手札,這二本書讓我們瞭解清法戰爭前後,北台灣被封鎖的景象、法國小兵在家書中對淡水的描述,以及法軍將領孤拔為何鬱鬱不得志客死澎湖。

滬尾砲台是清法戰爭後台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所建,用以防備法國或其他侵略者再度攻打淡水,砲台營門上有劉銘傳親題「北門鎖鑰」橫匾。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118) 淡水.滬尾砲台 對砲台歷史及環境有不錯的介紹。

春天站在砲台的被覆上方,抬頭可欣賞粉紫色的苦楝花,低頭可見有著藍色花瓣的海綠身影,運氣好的話,可在廣場上看到裂葉月見草;閉上眼則可聆聽鳥鳴、享受樹動的韻律。四年的淡江生活,別忘了找個時間去感受一下。

滬尾砲台旁一景

捷運通車後,老街上熙來攘往的人潮,是淡水給觀光客的第一印象。身為淡江人,在淡水不能只知買鐵蛋、吃魚丸阿給,或到漁人碼頭吹吹風!如能閱讀以上所介紹的圖書,相信你對淡水將會有另一番感受,也會用不同的角度來欣賞淡水之美。親朋好友來訪,你將會是最好的導覽人員!淡水古蹟園區的志工隊及淡水禮拜台經常辦理導覽志工的培訓工作,若有機會參加,會更深入瞭解 淡水水上機場 、 鄞山寺、測候所 等等精彩的淡水軼事,歡迎大家一齊來探索!

 

 

回目錄


 

資源介紹:淡水歷史網站


參考組 盧巧樺

 

    淡水,一個依山傍水的地方,一個擁有豐富生態環境的地方,也是一個熱門的旅遊景點。不論是住在這裡的人,或是暫時旅居的地點,甚至只是偶而駐足的地方,都應該認識認識這個歷史悠久的小城。在這裡提供幾個提供淡水歷史、古蹟源由、生態環境的網站給大家參考:
§
滬尾文史工作室
由滬尾文史工作室所建置,提供淡水的歷史人文、漢人聚落、洋樓區、生態景觀等資訊,另外提供民眾預約古蹟解說服務,並定期出版淡水文化資源相關的文物,舉辦文化推廣活動等。
§ 張建隆—淡水史研究初探
張建隆,民國39年生於淡水,文化大學史學碩士。此篇為作者發表於《漢學研究通訊》第19卷第2期的文章,文內提及整個淡水歷史自16世紀到現在的概況與研究現況,提供參考,另著有《尋找老淡水》一書,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本館有館藏。
§ 淡水古蹟園區
由台北縣政府淡水古蹟園區所建置,提供淡水的歷史人文、古蹟歷史沿革與建築特色,亦提供社區教室關於淡水生活、民俗、傳承等等資訊。
§ 淡水河溯源數位博物館
國科會數位博物館的計畫由台灣大學執行建置,共分四大部分:「主題展示區」提供淡水河流域的歷史、地理、考古及人類學資訊,「虛擬實境」以3D的立體空間展示淡水河的地理與人文發展,「資料搜尋區」提供古文書、照片、地圖、器物、書目等資料庫的檢索,「教學互動區」提供教學資源、教學活動、童書、拼圖遊戲等資訊。

 
               

 

映畫特區:淡水立體方志

非書組 黃秀錦

 
 
片名:淡水立體方志:1999-2004
出版:

淡江大學文學院田野調查研究室

 出版年:2005年12月
館藏地:總館5樓非書資料室
索書號:DVD 673.29/103.2 /8683 v.1~4
 條碼號:00002055802~5


  本系列為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自1997年開始以田野調查的方法,著手展開影像的拍攝工作,藉由影像和文獻的結合,在傳統方志的發展上,希望更能真實呈現淡水的美麗風華。該項計畫由中文系教授周彥文指導,2005年為第五屆以「淡水民俗志」為主題。目前館藏已有1999「淡水沿革志」、2002「淡水廟宇志」、2003「淡水產物志」以及2004「淡水民生志」這4片。


淡水沿革志 」‧蛻變中的淡水街道,以時間為主軸從清朝佔領、日據時代、光復後至現在,用紀錄片呈現老街歷史變遷的脈絡,也呈現了淡水逐步邁向現代化的過程,如片中提到日據時代淡水設置了全台首座的自來水系統。


淡水廟宇志 」‧鏡頭下的淡水-居民與信仰的關係,計有5段影片介紹各寺廟的歷史沿革:如主祀釋迦牟尼佛的觀宗寺、建立於1895年的二級古蹟龍山寺等,還有土地公信仰的演變、孚祐帝君信仰承寄及張尪公的信仰體系。


淡水產物志 」分成三個主題:淡水的漁業、農業及傳統手工業,敘述淡水地區的漁撈作業、漁貨行銷,稻米及茶葉的起落以及養生送死的糊紙行業。影片中訪問的一位漁民提到當漁民的條件---(1)勤勞(2)運氣(3)網具(4)經驗,道出補魚人看天吃飯的辛苦。


淡水民生志 」‧衣食之外-居不易、行路難,二個主題是:淡水地區的居住環境、淡水地區的交通問題。第一個主題探討---重建街的拓寛計劃,水源街二段的居住安全及生活機能,樹林口的梯田文化裡田園牧歌的生活與淡水新市鎮的開發。第二個主題談到捷運取代了北淡線、藍色公路的崛起、環河快速公路的檢討等,捷運帶給淡水的衝擊中,受訪者表示周六、周日經由捷運蜂擁而來的觀光客,人潮造成的吵雜使得淡水人想要逃離淡水。


淡水民俗志 」,包含兩項主題,一為「慶典組─眾神嘉年華」,以記錄保生大帝、淡水福佑宮及清水祖師爺為主軸,記錄淡水地區居民在神明慶典中的活動;二為「表演組─文武百變場」,以北管和布袋戲等淡水地區傳統表演藝術的文化傳遞為紀錄的對象。此片資料可能尚在整理中,目前圖書館還未收到成品。


  穿越街道,走訪民眾,從老淡水人的口中,那些已經被遺忘的日據歷史,慢慢地鮮活起來,田野調查的學員們以自己的視角書寫對於滬尾的愛恨情仇,在歷史不斷前進的時間洪流裡,凝結瞬間逝去的歷史影像,以保存地方文化,由此我們知道淡水居民踏實堅韌的生命力,將為金色滬尾帶來美好的願景。

 

  回目錄 
 

 

專書介紹:淡水心靈地圖


典閱組 董質偉
 

  書名:淡水心靈地圖
作者:趙莒玲著
 出版社:黎明文化
 出版日期:2005 年 7 月
ISBN:9571607304
 館藏地:總館7樓
 索書號:673.29/103.6/8453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以輕鬆的筆觸,豐富而深入的內容,讓讀者不知不覺就伴隨他的腳步,悠然的步行於淡水每個角落,不光是景點的走馬看花,卻多了內涵與文化、歷史與人文;本書更輔以多張精彩的照片,使讀者宛如就身處淡水一般,任由想像想像馳乘於夕陽、古蹟與紅色的磚牆之間。

作者將淡水的各景點分成五篇:

一、尋找淡水先民步履篇 :包括鄞山寺、龍山寺、清水巖祖師廟、紅樓等先民古蹟。

二、歐洲各國租界史現場篇 :介紹滬尾偕醫院、小白宮、紅毛城等外國風情景點的歷史與現況。

三、碼頭長堤萬種風情篇 :淡江夕照、漁人碼頭隨天氣不同展現多姿風情。

四、五虎崗雲淡風清篇 :當然就是我們的學校和海事博物館…

五、向紅樹林Say Hello!篇 :更別忘了淡水旁充滿豐富自然生態的紅樹林保護區。

   初加入淡江新鮮人行列的你,是否也為淡水這個擁有兩百多年歷史和文化的小鎮而著迷呢?是不是也想要更認識這個充滿人文氣息的所在?「淡水心靈地圖」可以當作您的隨身導遊。



 

回目錄



悅讀新書:當教授變成學生:一位大學教授重讀大一的生活紀實


採編組  黃彩媚


書名:當教授變成學生:一位大學教授重讀大一的生活紀實
作者:Rebekah Nathan 譯者:張至璋
 出版社:立緒文化
 出版日期:2006 年 9月
ISBN:9867416538
 館藏地:總館6樓
 索書號: 525.78/854.2

  本書作者是美國某大學的人類學教授,在教書生涯的十五年後,深覺愈來愈不了解學生。於是她用休假一年的時間,以大一新生的角色重回校園,隱身在學生之中以參與者、觀察者及訪問者的角度進行人類學的研究。

  作者用淺白易讀的文字帶領大家一起進入她所「刺探」的大學生活──你知道學生宿舍門上五花八門的裝飾透露著什麼訊息嗎?學生們讀書與玩樂的時間有減少的趨勢,是什麼占用了他們其餘的時間?而誰和誰一起吃飯的現象,也可以引申出不同種族共同性及差異性的問題。透過她人類學家的觀點,我們可以深入地了解學生行為背後的意義。也因為身為學生,她終於明白為何同學們無法閱讀她在課堂上指定的參考文獻,在重新回到教師的身份後,更能掌握學生的動態,得以有技巧地安排課程。

  閱讀此書,你可以學習成為一個稱職的學生;而身為高等教育一環的教師及行政人員們,更是不能錯過此書。

回目錄

 


 

你參考工具書了嗎?
 
盧巧樺

Q:楊貴妃受唐玄宗寵幸而光耀楊氏一門,造成當時流傳的民間謠言是什麼?

A:
BIB ID:2182819
書 名:古书人物辞典
作 者:庄克华
出版項: 南昌市 :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4[民83]
I S B N:7539213485 (精裝)
館藏地:總館3樓參考書庫
索書號:R 782.2904 /8556

 
本書摘要

本辭典為簡體字的工具書,收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時間從先秦至晚清,介紹詩詞文賦、小說、戲曲等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共4541條詞目,包含古書一千多種,以唐宋以後的人物居多,具各種特點的寓言故事、史傳、小說中的文學人物,也選擇性收錄,而對後世文學產生較大影響的作品,如「世說新語」等書中的人物,則全面收錄。書前附「詞目表」,按人物姓氏筆順排序(橫、豎、撇、點、折),不同書目中出現的同名人物,按原著撰寫朝代先後次序排列,並在詞目表中用(1)、(2)、(3)等加以區別。書中部份有彩圖,書後附作者之後記。

 

 
圖書館快訊:新托福線上影音課程正式上線了
 
 
托福考試新制已經上路了,針對同學的需求,圖書館推出新托福線上影音課程,讓您在校園裡就能加強英語能力,托福得高分喔!
 

 
可連線使用範圍

   1. 淡水校園 - 圖書館總館、圖書館鍾靈分館商管大樓工館之電腦實習教室
   2. 台北校園 - 圖書館台北分館
   3. 蘭陽校園 - 詳洽 蘭陽校園圖書館
 
只要在以上的地點就能簡單上線,輕鬆學習!!!
圖書館 祝大家托福得高分,留學都順心 
 

 

 
 


 


 

Posted in General. 迴響: (4). 引用:(0). 靜態連結網址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