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 有「禮」走遍天下
arsh | 29 十二月, 2006 10:13
本期目錄 |
總編的話
專題論述:社交與國際禮儀
資源介紹:國際禮儀
映畫特區:國際禮儀
專書介紹:國際禮儀
悅讀新書:M型社會!
焦點搶先報
總編的話 | 副 館長 鄭麗敏 |
雖說禮多人不怪,但是如果因為習俗互異而產生不同解讀,就有可能讓當事人十分尷尬,更嚴重的情況是失禮。處於世界地球村的二十一世 紀,不但是到世界各國旅行的機會增多了,大學校園間學者或學子互訪交流也蔚為潮流。談國際交流,除了學習國際通用語言 – 英語之外,認識國際禮儀更是不可輕忽。
記得幾年前曾有機會參訪歐洲的大學,因為是校長及副校長領隊,一路上在不同國家的午宴及晚宴,著實讓自己大開視野。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人對於餐桌位子的安排,一定是客人及陪客交錯,而陪客亦會十分熱絡而適時的找各種話題,和兩旁客人分別交談,讓客人完全沒有被冷落的感覺。
本期電子報特別以國際禮儀為主題,專論邀請到西語系裴兆璞老師,圖文並茂的介紹南美洲馬黛茶文化及特別的習俗禮儀。「資源介紹」提供國內外幾個國際禮儀網站;「映畫特區」及「專書介紹」,分別提供涵蓋生活各個層面的國際禮儀錄影帶及圖書;「新書悅讀」則介紹大前研一的「M型社會」。「您參考工具書了 嗎」帶大家認識一本文化研究專用字典The Sage dictionary of cultural studies。
淡江大學圖書館電子報編輯團隊在此祝福各位親愛的讀者們,2007年平安如意!
專題論述:社交與國際禮儀 | 西 語系 裴兆璞老師 |
依據外交部網站定義,國際禮儀規範的是國際社會日常生活相互往來所通用之禮節;此種禮節乃是多年來根據西方文明國家的傳統禮俗、習尚與經驗,逐漸融化而 成為我們現在所講究的國際禮儀。現代人流行講究國際禮節,倒不是崇尚西化,更非盲從西洋禮節,而是由於全球化的政商交流發達,我們與世界各國人士接觸機會 頻繁,為了避免引起無謂的誤會與招致意外的困擾,人人都應通曉國際禮節,否則,小則個人出醜鬧笑,大則影響國家聲譽。尤其是在我國加入WTO後為增加競爭 力並與世界接軌,通曉國際禮儀幾乎已成全民運動。惟國際禮節並不排除地區傳統儀節之存在。兩者並存且時常異中求同,至聖先師孔老夫子早就已主張「入境問俗」,西方亦素有「在羅馬行如羅馬人」之古諺。 | ![]() |
在實踐上,「入境隨俗」可是門大功課,有時享受地主國的豐盛款待令人驚喜如五福臨門,有時則還真令人無福消受。筆者 年少時僑居拉 丁美洲的生涯以及後來的個人涉外工作經驗,當中亦曾碰到些許有趣或尷尬的社交場景。一開始自己的反應就像十五世紀的歐洲人初次吃到來自美洲新大陸的蕃茄, 既好奇又驚訝,但就如禮多人不怪,一旦習慣另類的文化薰陶後,也就見怪不怪了。現僅借圖書館電子報一耦與各位讀者的眼神,容筆者分享一二,博君一睬當無妨。 |
![]() | 南美洲國家特有的茶文 化-馬黛茶 喝馬黛茶(Yerba Mate)是拉美國家,尤以南美洲國家為主特屬的社交文化,乃是一種延自於印第安人的傳統習慣。馬黛茶製於一種四季常綠灌木葉子,主要產自巴拉圭、烏拉 圭、巴西和阿根廷等國。不論是與東方人愛喝的綠茶、或是西方人常飲的花茶相比,馬黛茶都苦太多了,但第一次在巴拉圭喝馬黛茶的我則另有一番尷尬的感受:先 是一愣,接著兩苦。一愣,因為喝到嘴裡竟然是冰的,兩苦,因為不僅僅苦在口裡,更是苦到了心坎中,原由?我從來沒有與多人共飲同一杯茶的經驗,而且喝馬黛 茶還是得用吸管喝的,無法沿著茶杯邊緣輕酌慢飲,當時只覺得,這算哪門子的茶道,根本是在交換口水。雖然基於衛生因素,個人對此社交文化久久無法釋懷,難 以入境隨俗,故常以呼吸道感染避免傳染為推託之詞,辭謝的主人的奉茶。但馬黛茶它不但具有消暑降火、寧神醒腦的功效,使人喝了頓感神清氣爽,精神來勁,同 時也是幫助消化的良品,甚至頗有減肥的特效。而且在巴拉圭人人愛喝馬黛茶,家家戶戶都以它為款客聖品,幾乎每一個人都有自行搭配薄荷等草藥配料而研發出的 獨門口味。就個人而言,我比較崇尚於冬天時熱飲的馬黛茶,搭配的獨門口味為微甜的炭燒焦糖。 |
馬黛茶杯有的是鑲邊葫蘆,有的是精雕硬木,有的是金屬加工而成。壺身常刻有山川、人物、鳥獸等圖案,高檔的甚至純銀打造,鑲嵌名貴寶石,五光十色、百 態千姿。其吸嘴則是銀製的,整套精緻的茶具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入境隨俗=穿醫師服上 學、背頌祝禱詞、行面頰禮 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考慮同一問題,得出的結論未必一致。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是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國際禮儀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尊重 交往對象,首先就必須尊重對方所獨有的風俗習慣。也之所以必須入境隨俗。 |


拉丁民族熱情開朗,見面一定熱切問候,握手、擁抱自不在話下,異性友人及女孩子們更親熱的互行面頰禮。當初臉紅躲避的我最後也入境隨俗了。
時值歲末年歡節慶前夕,寫到此謹以西語系國家關於禮儀的兩句格言作為結語,以饗諸位看官,順頌 新年快樂,「諸」事吉利。
禮貌不費分文(拉丁美洲)
禮貌周全不花錢,卻比什麼都值錢(西班牙)
禮貌周全不花錢,卻比什麼都值錢(西班牙)
資源介紹:國際禮儀 | 參 考組 石秋霞 |
您是否嚮往國外的文化或生活方式?由於交通發達,與世界各國人士接觸機會增多,為避免引起無謂的誤會與招致意外的困擾,瞭解國際禮儀,可讓您和外國朋友接觸時如魚得水。以下提供一些國際禮儀文化相關網站:
● 中華民國外交部國際禮儀
由外交部提供的國際禮儀資訊,包括食、衣、住、行、育、樂等,針對平日搭車、居住、參加各種宴會時,其服裝、席次、餐具使用及與人交際時須留意的細節予以 介紹。
●時尚學院網 國際禮儀
國際禮儀講師林雨萩的個人網站,介紹中國人在結婚、中餐、送禮、探病各種不同情況須留意的禮節,另外,簡述日本與泰國較特別的生活文化。
●Emily Post Institute
由艾蜜莉在1946年成立的網站,旨在為美國人建立一個謙恭有禮的社會,透過禮儀的介紹,培養各方面禮儀的知識與常識。本網頁介紹職場上、婚禮的相關禮 節,以及培養孩童應有的禮儀等等。
●Epicurious for people who love to eat: Etiquette Guide
這是一個為美食主義者禮儀指南所架設的網站,介紹餐飲的國際禮儀,引導讀者用更優雅的方式享受美食。
●Social Issues Research Centre:Passport to the Pub: A Guide to British Pub Etiquette
英國可說是世界上酒吧密度極高的國家,有機會到英國旅遊時,不妨光臨酒吧以了解當地人的生活。此網站介紹身處酒吧時需注意的禮儀。
映畫特區:國際禮儀 | 非 書組 黃秀錦 |
![]() | 片名:國際禮儀系列----------國民生活的禮節 |
出版年:2004年 | |
館藏地:總館5樓非書資料室 | |
索書號:VTR 530 /8566 v.1~4 條碼號:v.1 00001416022 v.2 00001435823 v.3 00001435824 v.4 00001435825 | |
監製:中華民國國際禮儀協會 |
第一卷食衣篇:
食的單元提到餐具的認識、進餐的禮節、如何安排席次、餐廳宴客注意事項等;衣的單元談到男士的西裝、領帶、襯衫、鞋襪,職業婦女的衣著及宴會的穿著選 擇、飾品的搭配等。片中提及參加社交活動是擴展人際關係的最好機會,千萬不要因不當的衣著而破壞了人們對你的印象。
第二卷住行篇:
住的單元提到維護居家環境/如何與鄰居相處、進出門上下樓梯/電梯、居家待客與作客、旅館投宿的禮節;行的單元包括乘車及搭飛機的禮節,走、站、坐姿 等應該注意的事項。
第三卷育樂篇:
日常生活中凡是與人接觸、交談、社交應對等所應注意的禮節,都是育的範圍,包括約會守時、握手與交換名片、使用電話、送禮/送花等等;樂的單元則是關 於參加舞會、參觀表演活動、獻花與適時鼓掌的禮節。
第四卷商業篇:
商業的禮節有新鮮人求職、辦公室、會議的規劃、會議的穿著等,可以說整潔的儀容不但是一種禮貌更可表露出自信的風采。
因應國際化腳步來臨,學習如何得宜之應對進退,是想躋身國際市場之現代人必修課程。而國際禮儀範疇甚廣,包含食、衣、住、行、育、樂......等不 同單元,這系列影片能使國人在應對進退時有所參考,以拓展對外關係,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
專書介紹:國際禮儀 | 典 閱組 董質偉 |
![]() | 書名:國際禮儀 |
著者:曾啟芝 | |
出版社:五南出版社 出版年:2006年 版次:初版 | |
ISBN:957114231X | |
館藏地:蘭陽校園圖書館 索書號:530/8368 |
中國自古即以禮儀之邦自居,此由《論語‧鄉黨》篇記述「萬世師表」孔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的禮儀可見一斑,例如:孔子在家鄉態度恭謹、在朝廷言詞明 辨、齋戒沐浴後必穿布的浴衣、吃飯與睡覺時不說話、坐席不端正就不坐……等。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及地球村觀 念的興起,一般民 眾與外國人接觸的機會也愈來愈多,因此,國人除了謹記中國人的傳統禮儀外,認識國際禮儀也屬必要課題。
本書作者曾啟芝任職於航空服務業十五年,基於國人出國旅行的機會日增,為讓國人對食、衣、住、行、育、樂的國際禮儀有正確的認識,特撰此書。全書計分 為十章,第一章首先為國際禮儀下定義,第二章與第三章說明介紹或被介紹時,及邀請或受邀時應注意的禮儀,其次各章分別依食、衣、住、行、育、樂等主題說明 相關禮儀。飲食方面,包括各種餐飲形式的認識、用餐時的應對、飲料的認識及付費禮節;衣著的禮儀,涵蓋不同場合的穿著與各地的穿著文化;住宿方面,主要介 紹旅遊時住宿飯店、民宿或至友人家中過夜應注意的禮儀;行的方面,包含搭乘父通工具及步行的禮儀與正確的姿態;有關育、樂方面,則有拜訪、探病、送禮、寫 信與回信、參加會議、電話與手機的使用、觀賞表演、參觀展覽及運動時的禮儀,最後,並述及各國宗教生活習俗及禁忌。
在國際交流頻繁的大學校園內,各國師生互訪的機會與日具增,閱讀本書,可對他國的禮儀及風俗習慣有所了解,也可學習與外國人士接觸時的應對進退。
悅讀新書 | 採 編組 陳盈秀 |
![]() | 書名: M型社會(原書名:ロウアーミドルの衝擊) |
作者 : 大前研一著 ; 劉錦秀, 江裕真譯 | |
出版社:商周出版社 2006年出版 | |
ISBN:9861247319 | |
館藏地:總館六樓書庫 ; 蘭陽圖書館 索書號 : 494/8745-2 |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指出「M型社會」來了,在數位世界裡,由於資源重新分配,富者越富,而中產階級却失去了競爭力,淪為中低階層,使得整個社會跟「M」字型一樣,左邊的窮人多了,右邊的富人也多了,而中間這塊却陷下去不見了。
目前台灣的經濟與社會板塊正在變動中,逐漸步上美國、日本的後塵!! 例如:台灣的痛苦指數,失業率加上物價指數創下二十年來新高;台灣平均薪資年增率,低於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加薪幅度趕不上物價漲幅, 我們的荷包正不斷的縮水 ; 另外台灣將成為老年化國家, 到2008年65歲的老年人口會占總人口的8.6%, 超過了聯合國標準。
大前研一甚至提出三個問題 如果 : 1. 房貸造成很大的生活壓力 2. 不想結婚不敢生兒育女 3. 為小孩未來的教育經費憂心,那麼代表您已不再是中產階級,而是被淘汰到中低階層而不自知。
大前研一也根據二十年來的觀察,對「M型社會」,提出了全面的思考,當經濟新浪潮來襲,當富裕和安定正遠離,大前研一建議我們對於未來的生活應該重新擬定新的策略!!
你參考工具書了嗎? | 參 考組 盧巧樺 |
圖書館三樓典藏豐富的參考工具書,關於上述問題,可參考:
書 名:The Sage dictionary of cultural studies
作 者:Barker, Chris, 1955-
出版項:London : Sage Publications, 2004
館藏地:總館3樓參考書庫
索書號:R HM 623.B374 2004
本書摘要:
本書為文化研究領域之學術辭典,內容涵蓋超過200筆重要的文化研究概論與理論、描述社會狀態的關鍵詞彙及影響當代重要文化工作者。此書收錄資料極具權威 與關鍵性,解說詳盡,使讀者更能清楚瞭解其字詞的意義,其寫作筆法平易近人,內容簡單豐富,可作為探討文化研究之工具書。
焦點搶先報 |
電子報為學期中每月出刊,因寒假之故一月、二月暫不出刊
Posted in
General.
迴響: (1).
引用:(0).
靜態連結網址
«Next post |
Previou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