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杯

09/18/2006, 15:56 Posted by 典閱組 |

書名:猴杯
作者:張貴興
出版項:臺北市 : 聯合文學出版社公司, 2000[民89]
索書號:857.7 /8745.2
館藏地:總館7樓書庫、蘭陽圖書館
猴杯

      「如此艷媚、神奇、迷幻、幽深的撼人力量」,這是小說家李昂對張貴興前一本小說《群象》的讀後感。新近出版的《猴杯》,則增添了殘酷美學的冷艷與宏大敘述的話語。
      大量的南洋風物描述以及以動物形象繁複迷離的為自然(包括人)造象,是作者以文字編織酷熱而多樣的南洋圖像的第一個企圖。
      全文以主角雉(歸化台灣的馬來西亞華人)誤嫖女學生萌辭職之念,復以老家有事(出事),出走台灣返回雨林世界的故鄉鑼東市,而早產的妹妹攜子逃向雨林,雉乃展開回溯之旅。沿著巴南河上溯的旅程中,層層撥開余家四代的殖民莊園歷史,一步一步揭示殖民者的罪惡,也掀開家族百年開發(殖民殺戮)罪惡濃瘤,直逼康拉德在《黑暗之心》的心靈模擬,是向偉大作家的敬禮,也是作者的第二個企圖。
      第三個企圖是為我們演示了「魔幻」來自於「寫實」,文學家對現實世界的逼視、凝視、細視,才可能煥發出魔幻的文字魅力。《猴杯》裡盛放嬰屍也是飲水解渴的豬籠草、護衛莊園的神物犀牛(總督)、阿班班紋身裡飛出的動植物(達雅克族文化圖騰)、雨林巨人絲棉樹的噬殺性(余家殖民莊園的象徵),無一不是具體可見之物,也無一不是作者筆下的魔幻神話主角。
      通過雉的溯尋與家族回憶,文本揉合著開墾華人與原住民達雅克人的恩怨情仇、馬來西亞雨林社會的殖民建國圖像以及藉殖民莊園鋪陳馬國歷史的縮影,歷史的宏大敘述就成為《猴杯》的宏大敘述的焦點企圖。
      當隱遁的羅老師為雉講述著「據說殷人(中國)曾把俘虜的提人頭顱蒸熟了吃,頭顱蒸熟後就會凝結,可以看到優美的腦紋,用最薄的快刀切成片時,腦文更是斑斕多變。因人把腦紋雕刻在骨器石器銅器上,據說是一種對智慧的崇拜,有人以為這就是饕餮紋的濫觴……」,這裡揭示了《猴杯》的主旨,人對智力的崇拜源於人自覺不足,因不足而源生貪慾,而殘、而殺、而殖民,當這種對智力的崇拜落筆(刀)為藝術品,則赤裸裸的暴現人類殘酷(惡)的本源,正如作者筆下的人皆類獸似獸甚至簡直就是獸(麗妹、阿班班、祖父),萬物之靈的人原本就一頭頭的靈長類。
      閱讀《猴杯》,讓我們經歷了雨林魔幻的殘酷美學,也彷彿目睹掠食性的熱帶人文,它也讓我們逼問自己潛藏的獸是否就要甦醒,因之,也是讀者心靈溯源之旅,經由殖民情慾的挑動。(文/瓦歷斯諾幹,作家)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37674

 

語言/文學 , 圖書資料 | 迴響 (0) | 引用 (0) | 主頁面 | 上一篇 | 下一篇 |

Leave a Reply

0 comment(s) to 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