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背山 : 懷俄明州故事集
11/20/2006, 20:19 Posted by 典閱組 | 
書名:斷背山 : 懷俄明州故事集
作者:普露(Annie Proulx)著 ; 宋瑛堂譯
出版項:臺北市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 2005[民94]
索書號:874.5754 /8366
館藏地:總館7樓書庫、蘭陽圖書館
ostcards和《真情快遞》拿下美國筆會/福克納小說獎、美國國家書卷獎以及普立茲獎等多項文學獎的作家安妮‧普露,大概是近十年來美國最受推崇的女作家。她的作品文字奇特,故事動人,是電影最喜歡的改編材料。
本書收錄以懷俄明州為背景的11則短篇,其中三篇獲選入《年度最佳美國短篇小說集》,兩篇獲得歐‧亨利短篇小說獎。
安妮.普露在這本描寫孤寂、火爆性格和錯愛的小說集中顯現了熟練出色的文字和對懷俄明狂烈的摯愛。〈腳下泥巴〉描寫一個套牛牧人深陷在家庭和自我獨立間的漸深裂痕中,卻無法擺脫出來。〈半剝皮的閹牛〉描寫一位上了年紀的蠢駕駛,為了參加哥哥的喪禮而開車前往出生地牧場,卻在離家一哩處喪生。
〈斷背山〉描寫兩個西部牛仔的同志戀情。本文改編的同名電影,由李安導演,獲2005年義大利影展金獅獎最佳影片。
整本小說集亦獲紐約客最佳小說獎等三項大獎。描寫懷俄明州殘酷艱難的自然環境下,命運多舛的角色,從其人生歷練中淬瀝出令人不寒而慄、倍感神聖莊嚴之美。
本書作者普露熱愛地方歷史,多年來收集了北美多地的在地生活、事件的回憶錄與敘述。她實地在懷俄明州生活旅行經歷,參加牛仔詩會,參考地區史將其中的真人真事取來當作創作起點。源頭故事並從自然保育聯盟保護區獲得靈感。
「現實在這裡絕對派不上太多用場」。非現實、奇思異想與未必成真的元素,為這些故事添上色彩,正如真實人生因這些元素而多彩多姿的道理一樣。在懷俄明,最不奇思異想的狀況,是在這片艱苦的大地靠農場維生的決心。
作者簡介:
安妮‧普露(Annie Proulx),1935年生於美國康乃狄格州諾威治,1969年佛蒙特大學畢業,1973年獲蒙特婁大學碩士。她當過新聞工作者,替許多本刊物寫過非小說的文章,寫過幾本「如何做」(how to)的書籍,直到50歲以後才開始小說創作。
普露曾獲全國教育協會與古根漢研究經費,並多次獲選進駐懷俄明的優克羅斯(Ucross)基金會。1988年發表首部短篇小說選集Heart Songs and Other Stories,1992年發表Postcards,贏得1993年美國筆會/福克納小說獎,為首位獲得此獎的女性作家。1993年出版的小說《真情快遞》榮獲芝加哥論壇報心臟地帶獎、愛爾蘭時報國際小說獎、美國國家書卷獎以及普立茲獎。1996年6月出版的Accordion Crimes,2002年出版That Old Ace in the Hole。
普露1997年著手創作《斷背山》彙集的故事。本書多篇單篇獲獎:〈半剝皮的閹牛〉由蓋瑞森‧基勒(Garrison Keillor)推選編入《1998年最佳美國短篇小說集》,也由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推選進入《二十世紀最佳美國短篇小說集》。
〈斷背山〉獲得1998年歐‧亨利短篇小說獎,刊登在《紐約客》後,獲得全美雜誌獎。次年〈腳下泥巴〉獲得1999年歐‧亨利短篇小說獎。同時,〈荒草天涯盡頭〉編入《1999年最佳美國短篇小說集》。接著〈身居地獄但求杯水〉編入《2000年最佳美國短篇小說集》。
整本《斷背山》小說集則榮獲1999年紐約客最佳小說獎(The New Yorker Book Award Best Fiction)、2000年博多書店原聲文學獎(Borders Original Voices Award in Fiction)及2000年English-Speaking Union’s Ambassador Book Award等殊榮。
安妮‧普露1995年遷居懷俄明州,但泰半時間週遊北美各地。
譯者簡介:
宋瑛堂,台大外文系學士,台大新聞所碩士,曾任China Post記者、副採訪主任、Student Post主編等職。譯作包括《發現eBay》、《永遠的園丁》、《冷戰諜魂》、《迷情書蹤》(與人合譯)、《悠居西班牙的一年》、《蘭花賊》、《小白馬》、《非關男孩》、《愛的十一分鐘》、《鼠貓會》、《數位密碼》等書。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0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