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一)於總館閱活區舉辦「愛因斯坦的太太」影片欣賞及分享活動,歡迎踴躍參加。
時間:2011/11/21(一)中午12:10~13:30
地點:總館閱活區(自由入座)
講者:吳嘉麗教授(淡江大學化學系)
影片提示:
……米列娃.梅麗奇於1875年誕生,從小就有過人的聰穎天賦,數學、語言、繪畫樣樣精通。初中時,一般學生都只學習一種外語,而梅麗奇卻獲准除法語之外,再加修德語,不久之後二種語言都可以琅琅上口,高中時也精通了希臘文。同時,她對於數學和科學有著同齡學子少見的濃厚興趣。在當時的時代環境裡,女孩子具有這樣的興趣可說非比尋常,也因此,她獲得特許,進入札格瑞布的皇家第一「男子高級中學」就讀,成為奧匈帝國第一批與男生同校的女孩之一。在這裡她可以修讀原本不允許女性修讀的科目:數學和物理。之後,梅麗奇前往蘇黎世,一方面是為了完成最後一個階段的教育,一方面也是因為蘇黎世是當時歐洲少數幾個允許婦女就讀大學的城市之一。
蘇黎世大學於1896年首開風氣之先,成為歐洲第一所招收女生的大學,梅麗奇在同一年進入該校就讀,然後轉入著名的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德文縮寫為ETH)就讀。梅麗奇因此和愛因斯坦成為同班同學。當時全班僅有五位學生,她是唯一的女生,也是有史以來獲准進入該學院就讀的第五位女學員。據說,梅麗奇的數學能力相當傑出,愛因斯坦和梅麗奇的初識是在他向她請教如何解答某個數學問題。由於當時班上只有五位學生,她後來決定專攻理論物理,還有另外一個人和他一樣,就是愛因斯坦,因為只有二個學生主修這門學科,彼此強大的吸引力是無可避免的。兩人之間的關係日漸熟稔,進而相戀、結婚、生子,梅麗奇成為愛因斯坦的第一任太太。
然而,這段過去卻是在愛因斯坦去世幾十年後,才從他捐贈到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遺物中被揭開。1981 年,為愛因斯坦服務長達50 年之久的秘書Ms.Lukas 去世,她依照愛因斯坦的遺言,將他的遺物,約四萬五千筆文件,全數捐給以色列的希伯來大學。1986 年起,愛因斯坦的許多資料開始面世。在愛因斯坦的私人信件中,有一部份是他與第一任太太梅麗奇的來往信件,也因為這筆信件資料的公開,這位長期在科學歷史上缺席的女性,終於被看見了,更因為信件中令人震驚的內容,震撼了整個國際的科學社群,引發1990 年一場物理學界的大辯論。………以上節錄自〈從米列娃.梅麗奇(愛因斯坦的太太)--談起科學中的女性〉文/蔡麗玲、張瑛姿 《物理雙月刊》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