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系列活動
閱讀馬拉松 | cir | 五月 03, 2007,13:06
旅程的起點從閱讀開始。
佇足倫敦查令十字路84號的小書店;
遇見德國黑森林愛情樹的小郵差‧‧‧
我‧旅行‧想像,零時差。
下一篇 | 上一篇 | 迴響 (25) | 閱讀 4934 次
橘子 | 07/05/2007
2007年5月7日 天氣 微甜淡橘(晴) 001
書名:香水婚紀念日(Love is on the road)
作者:鄭華娟
索書號:855.48/8466.1-5(總館7樓書庫)
「香水婚紀念日」是一本充滿異國情調的小品,作者鄭華娟以一貫的輕快、愉悅的筆觸,描寫一連串的旅行和生活記事,一連串的驚險旅程與主婦生活,但讀完後會發現,這些一篇篇的小品文都隱含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分享、關懷與體諒。
在「天使護照夾」裡,作者的婆婆把舊舊的皮夾送給作者,「有一天我卻突然發現,兒子的手寫字不在孩子氣了,他長高了,他開始變聲了,他不再像孩童那樣讓我牽他的手過馬路了……然後我發現這個他曾經像寶一樣的皮夾就被扔在一邊。我偷偷把它撿起來放著,不捨得丟掉。」我們長大以後,以前玩的玩具和童書就幾乎被丟棄在記憶最不起眼的一角,等到某天想起,那些東西卻都會在那。父母親默默地為我們撿拾成長的點點滴滴,是說不盡的愛。沒有說出的愛反而是最珍貴的,需要用時間去證明、去體會。在「結冰的太陽」中有段很美的文字:「感覺上好像太陽結了冰,因為衝不破壓在它上頭更厚的冰層,於是就妥協吊掉在離地平線不遠的半空中。」旅行的樂趣之一就是看見預料之外的美景,壯闊地讓人心都敞開了。曾經站在台灣最南方的貓鼻頭大岩石上,被三面的大海重重包圍住,突然感受到一種衝擊,一種從未有過的震懾。想想人生,其實有些事似乎不必太過執著。
今天的心情天氣是微甜淡橘,是因為早上往早餐店的路上遇見一件美好的事,讓我一整天的心情都很好。隨手在圖書館挑了這本輕快的小品,當作快樂心情的延續。希望各位讀者讀了之後,也能擁有快快樂樂的一整天喔!
橘子 | 08/05/2007
2007年5月8日 天氣 微酸檸檬黃(多雲) 002
書名:愛倫的故事(Ellen Foster)
作者:凱伊‧吉本絲(Kaye Gibbons)
索書號:874.5754/8445.21(總館7樓書庫)
「愛倫的故事」描述一個美國南方的問題家庭。十一歲的愛倫有個酗酒的父親,他對愛倫疏於照顧,甚至有暴力和性侵害的威脅。父親長年對愛倫的母親施暴,逼得她最後服藥自殺。愛倫不能苟同父親的所作所為,所以不斷地在腦中想像如何殺死父親。愛倫住過美術老師家、外婆和阿姨家,但始終無法久留。儘管如此,她仍堅信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美好天堂。最後她逃家,靠自己的努力到了福斯特(Foster,「養育」之義)家,遇到慈祥的「新媽」,愛倫過著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
愛倫的爸爸愛說:「一手等著接希望,一手吐口水,看哪一隻手先滿。」這樣對希望不存有懷抱的悲觀者,很難從會去對別人付出愛。愛倫就是在這種缺乏被愛的家庭長大。愛倫不叫外婆,而稱她「我媽的媽」,她們因為誤會而彼此怨恨。外婆誤會愛倫和她爸爸聯手逼死她的女兒;而愛倫不懂為何外婆如此恨她。他們之間少了溝通這道橋樑,在不了解對方想法的情況下,導致誤會也越來越深。我們是不是常犯與他們一樣的錯誤呢?
當愛倫寄住在美術老師茱麗亞家時,茱麗亞告訴愛倫她很年輕的時候想拯救這個世界,「由什麼裡面把世界救出來?」「由你父親那樣的人手中把世界救出來。」「你的意思是說那樣的人還有許多嗎?他不是唯一的嗎?」在許多時候,自憐讓我們只看見自己的悲慘,以為自己的生命是最不平順的,但其實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人是愛比較的動物),我們的生活比起很多人是好得多。
我們過得比愛倫好得多,那就好好珍惜與把握現有的生活吧!
橘子 | 09/05/2007
2007年5月9日 天氣 微澀草地綠(起風了) 003
書名:乙武報告(Ototake Reports)
作者:乙武洋匡
索書號:855.48/8234.2(總館7樓書庫)
乙武洋匡由於第一部自傳「五體不滿足」出版,激勵許多日本民眾而成為廣為人知的日本作家。自幼患有「先天性四肢切斷」(無雙手和雙腳)的乙武,對自己的存在看成是種使命感,他認為「既然有殘障者做不到的事,應該也有只有殘障者才做得到的事。上天是為了叫我達成這個使命,才賜給我這樣的身體。」乙武洋匡帶著這種信念,用熱情和自信挑戰TBS主播台。本書即乙武的第二部作品,寫乙武擔任副主播和企劃TBS「新聞的森林」的點點滴滴。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乙武訪問「帶廣三兄妹」─松下薰小弟弟、梨穗小妹妹、杏子小妹妹的採訪。長女梨穗患有腦性麻痺,走路不方便,但見到乙武的第一句話竟是:「你能走路嗎?」梨穗似乎太小以致於不太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但從這句話也能看見梨穗的樂觀。當梨穗從樓梯上滾下來時,哭一會兒便又開始爬樓梯。在人生的路上我們總是跌跌撞撞的,但很少人具備像梨穗般的勇氣,把失敗當一種磨練、一次的學習,然後繼續鼓起勇氣再試一次。看見梨穗的努力,也同時看見自己的脆弱… …。
乙武調侃自己是「不老實、愛出風頭、沒有用力」的障礙者,顛覆了一般人對身心障礙者「老實、內向、很努力的人」的刻板印象。乙武用自己的樂觀與自信積極投入公益活動。我想乙武的幽默不只激勵了許多人,也為自己的人生開啟一道希望之門。
橘子 | 10/05/2007
2007年5月10日 天氣 微苦薰衣紫(雨) 004
書名:直到約定的那一天
作者:市川拓司
索書號:861.57/8474.1-1(總館7樓書庫)
〈直到約定的那一天〉是〈現在,很想見你〉的作者──市川拓司的第二部作品。〈現在,很想見你〉與〈直到約定的那一天〉都是以親情的關懷為出發點,用「純愛」方式引起讀者深刻的共鳴的感人作品。
〈直到約定的那一天〉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平凡的家庭。哥哥弘海從小比較內向和妹妹美和直爽的個性截然不同,但妹妹卻喜歡這樣個性的哥哥。從小,弘海就好像對世事沒有什麼慾望,凡事不與人爭,但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真由美(弘海的媽媽)送弘海去游泳訓練班,希望游泳能改善弘海的身體狀況,意外發現弘海在水中反而比在陸地上自在,身體適應的狀況也改善很多。有天,弘海胸側的地方居然長出兩條紅紅的疤痕……。這是一種特殊體質,而且世界上也有幾個和弘海一樣情形的孩子。他們能自由自在地從事任何與水有關的活動,感覺有點像古老未進化完全的水棲人...。
其中有段文字令我印象深刻,當美和跟爸爸說自己游泳紀錄有進步,但還差了一點就能參加青少年奧運。
美和:「誰說簡單了,我當然知道那很難。」
爸爸:「不就是因為這樣才值得去努力嗎?」「就像沒有人會買只有一片的拼圖。」「你知道拼圖是片數越多就越貴吧?」「換句話說,就是越麻煩就會越有價值。」
沒有太多說理的文字,而是用生活上的事物去譬喻達到啟發的效果。也許我們都當過那「逃避複雜拼圖的孩子」,但懂得逃避也要懂得面對,這樣人生才能繼續。
這本小說和〈現在,很想見你〉一樣,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衝動。單純的題材、親人間的互動,簡單又不失重量,讓我覺得此類的小說好比一片淨土,在這被價值觀混亂的社會,提供一股清泉,洗滌我們疲乏的心靈。
Millet | 10/05/2007
我喜歡你形容天氣的方式, 是你的心情嗎?很有意思...
橘子 | 11/05/2007
2007年5月11日 天氣 微辣天空藍(晴空萬里) 005
書名:王爾德短篇小說全集─人面獅身的女子
作者:王爾德(Oscar Wilde)
索書號:873.577/7435-2(總館7樓書庫)
由格林文化公司出版的這本王爾德小說全集裡,包含四個小故事──〈乞丐、模特兒、百萬富翁〉、〈人面獅身的女子〉、〈坎特維爾城堡的鬼〉、〈亞瑟大人的手相〉。不管是在故事的過程也好,或者故事的結局也好,每一個故事都令我驚奇不已。每個故事都有淡淡的幽默,似戲謔,似諷刺,讀完之後常有仍迴盪腦海中的感覺。
〈乞丐、模特兒、百萬富翁〉中擔任畫家的乞丐模特兒居然是個百萬富翁,這是修伊當初施捨金幣給乞丐時始料未及的。事情的真相好像冰山,當看見顯露的部分,很少會去懷疑隱藏部分的存在。我想大學的目的之一也是在培養學習這方面的獨立思考吧!當我看〈人面獅身的女子〉時,故事前的鋪陳讓我對結局有很大的期待,但是王爾德僅以「阿洛依夫人只是個喜歡神秘的女人而已」帶過,留下的只是錯愕的我……。「期待越高,失望越大」,有種被騙的感覺,不過這就是王爾德處理故事獨特之處。而〈坎特維爾城堡的鬼〉是一個關於鬼受到打擊的鬧劇。我認為鬼一定有其他專長,只是他自己沒發現而已。鬼對「嚇人」的執著導致他一直鬱鬱寡歡。我們要人生寬廣,一定要將自己定位在「選擇題」,而非自我限制的「是非題」。〈亞瑟大人的手相〉讓我想起日劇「野豬大改造」中訓導主任講的一段話:「不是因為『有』才相信,而是因為『相信』才變成真的。」被手相師預測的未來,只有相信的人才會釀成悲劇;不相信的人,一笑置之,人生也許會平順的過下去。
喜歡王爾德的故事,常常跳脫常理的思維,以為下一步故事主人翁一定會做些什麼,讀下去之後才發現王爾德又不按牌理出牌了,這就是王爾德小說吸引我的地方。
橘子 | 11/05/2007
to Millet,
恩,是我心情氣象圖的描述。
有的是當天的心情總結;
有的是看書時的心情。
by the way,謝謝你的收看唷!:)
橘子 | 12/05/2007
2007年5月12日 天氣 微糖紛飛紅(涼爽天) 006
書名: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
作者:珍‧奧斯汀(Jane Austen)
索書號:873.576/7957 90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小說家珍‧奧斯汀最著名的小說。這本書也多次被改編成電影或廣播劇,也有一些電影的情節受這本書影響,例如:流星花園裡杉菜與道明寺的性格和BJ單身日記馬克‧達西的角色。從此可見這本小說受喜愛的程度了。
婚姻在〈傲慢與偏見〉裡是相當重要的主題。Jane和Bingley,Elizabeth和Mr. Darcy,Charlotte和Mr. Collins,Lydia和Wickham,他們在小說中都成得到了歸屬(婚姻),但心態卻是不大相同的。有的是為了生活的穩定(實際面),顧不了浪漫的思想而結婚;有的是為了受到金錢的驅使而結婚;有的是為了愛情而結婚。種種的婚姻,因為心態的不同也影響了角色往後的人生。
我想這本小說熱潮不退的原因,除了Jane Austen刻劃人物性格成功且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外,反映在當今社會的社會仍是貼切的。帥又多金的單身男子,自然是許多女孩子夢寐以求的對象,而帥或多金似乎也是角逐的焦點。能順利嫁入豪門、穿金戴銀並且快樂的,能有幾人?也許有,但那必定是建立在良好的愛情基礎上。扭曲的愛情價值觀會深深地影響往後的人生,這點是正在戀愛中的男男女女必須思考的重要課題。盲目的追求和寧缺勿濫會導致大相逕庭的結果。
2005年最新的電影版〈傲慢與偏見〉畫面滿唯美的,可以和小說對照著看,雖然小說對人物的刻畫和感情掙扎的過程卻是電影版所不能及的,但是可以當作掌握故事架構的捷徑。
橘子 | 13/05/2007
2007年5月13日 天氣 微甘沉默靛(無風) 007
書名:王爾德童話全集─眾神寵愛的天才
作者:王爾德(Oscar Wilde)
索書號:873.59/7435-1(總館7樓書庫)
比起一般以「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般美好結局的童話故事,王爾德在童話中添加了一般童話少有的諷刺成分,讀起來覺得較貼近真實的人生。有的結局很溫馨,例如〈快樂王子〉、〈年輕的國王〉;有的卻令人感傷不已,例如〈夜鶯和玫瑰〉。
本書包含九篇故事,其中我滿喜歡〈年輕的國王〉。故事一開始那個喜歡各式各樣華麗珍寶的十六歲的國王,作了一個夢之後,反省了自己的行為,決定改變自己的喜好,決定當一個體恤貧窮百姓的好國王,決定在加冕那天穿回原本那套破爛的牧羊裝。我覺得生活在一個衣食不缺的環境裡的人,要過渡到儉樸的生活是相當難的事。以他國王的身分來看,從一個不知百姓疾苦、只懂每天沉溺於欣賞珍寶的人,過渡到視他人之苦為己任,更是不容易。以當今社會來說,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看的見金字塔底端的人嗎?還是寧可把錢花在個人享樂,而不願幫助社會變得更好呢?
王爾德的童話包含了人生百態,貪婪、愚蠢等,不避諱地將這樣的題材放如童話裡,我覺得他的童話更適合大人閱讀。
橘子 | 14/05/2007
2007年5月14日 008
書名:6798 青海‧生命の印記
作者:黃室淨
索書號:855.48/8334.28(總館7樓書庫)
在同一櫃的書架上,〈6798 青海‧生命の印記〉的封面顯得特別醒目。特殊處理過的封面照片,隱約看得出是一位笑瞇了眼的女孩,用紅布害羞地遮起半面臉,照片的處理方式很有「廣告人」的氣息,果然作者所從事的正是與廣告相關的行業。翻開書頁,裡面的每一張圖片都相當精緻與細膩。
這本書的照片是作者在青海所見,書頁右側是作者在青海這趟旅行中的所聞與體悟,字不多,但蘊含著深層的人生感悟。緩緩翻著書頁,好像和作者一同來到了與只有60%氧含量的青海高原,眼前一片遼闊,腦袋緩面地追逐著青海人渲紅的臉兒,地平線上的影子駱駝伴著藍藍的天,也許只有短短的幾天,但將永遠烙印心中。
「總有一天/當脈搏停止跳動/隨著瞳孔慢慢放大/記憶開始高速倒帶/回顧你的一生/你希望看到什麼?」人生在起點之後,便開始趨向終點。生命不該只是在錯亂中打轉,找到生命的定位,發掘生命的美,做自己想做的事,那麼生命在走向終點的那一天,將沒有遺憾了。
橘子 | 14/05/2007
2007年5月14日 009
書名:我的野生動物朋友
作者:蒂皮‧德格雷(Tippi Degre)
索書號:876.5984/854(總館7樓書庫)
在書本的前幾頁映入眼簾的是,金黃的陽光照紅的臉頰、在廣闊無邊的貧瘠土地上奔跑的小女孩,這裡是非洲,藍藍的天底下Tippi紀錄與非洲土人、野生動物一起生活的畫面與心情。
在「皮膚的顏色根本不算什麼」這篇小短文中,和藹的殷巴人替Tippi塗上紅色的磨粉,讓Tippi也成了道地的殷巴人。Tippi寫道:「有時候,我對很多事情感到莫名其妙。」對種族主義也是一樣吧!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誤會,誤會加深而成了歧視,站在被歧視者的角度來看,他們不偷不搶,為何就得因為膚色的緣故而被認定是次等的人類呢?
我喜歡Tippi閉著眼的照片,看起來很享受、很陶醉,一種祥和與平靜油然而生。我覺得人類和動物的心應該是可以透過互動、肢體語言互通的。像Tippi真誠地對待動物,和它們玩在一起(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即便是與小獅子臉貼臉一起玩耍,也毫無傷害性可言。闔上書以後,Tippi的頭髮被風微微吹起的模樣,自然與人類和諧相處的畫面,仍迴盪在腦中。
橘子 | 14/05/2007
2007年5月15日 010
書名:大學,不是考上就好:百位成功人士教你玩出精彩(Wisdom For A High School Grad)
作者:道格拉斯‧貝瑞(Douglas Barry)
索書號:尚未館藏
即將進入大學成為新鮮人的道格拉斯‧貝瑞,對於離家到紐奧良讀大學,感到惶恐,於是他想起十三歲時曾鼓起勇氣寫信給社會上成功的人,一篇篇的回信讓他受到極大的鼓舞。因此,他決定再一次寫信給全世界在各領域有所成就的知名人士,他們的回信帶給他相當大的啟發。
書本中許多成功人士認為上大學是必要的,雖然與日後的發展沒有絕對的關係,但會有某種程度的幫助。不像高中,大學擁有許多的自由,換句話說,大學是學習自律的好機會。這些過來人認為大學時期是「最美好的時光」,與往後的生活比較起來,的確是如此。還在大學美好時光的我們,更應該好好把握。多充實自己的內涵和拓展人際,算是為畢業後的自己作打底的工夫。Kenny Rogers(美國鄉村音樂歌手)的媽媽曾告訴他:「尋找你熱愛的工作,這樣你就不需做工。」這句話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大學也是想清楚未來人生方向的重要時刻。這樣看來似乎有些沉重,但蕭伯納說:「我們不會因為變老而停止嬉戲,而會因為停止嬉戲而變老。」大學生活不要一成不變,多去戶外走走,才能保有活力。
成功的定義有很多種,找尋自己對成功的定義,然後逆向思考回你現在應該做什麼努力來邁向明日的成功。以後人們將不再為你打分數了,你將是自己人生的評審。
橘子 | 17/05/2007
2007年5月17日 011
書名:小黃狗的窩(The Cave of the Yellow Dog)
作者:琵亞芭蘇倫戴娃 & 麗莎˙萊許
索書號:859.6/836(總館7樓書庫)
故事敘述蒙古草原上娜莎家的小狗狗剛剛死掉,她和家人都非常傷心。有天,娜莎在洞穴裡撿到一隻身上有黑色點點的小白狗「點點」,好心的她便把它帶回家了。但娜莎的爸爸巴察祿擔心來路不明的點點會引來狼群,因此堅持把點點送走。爸爸的極力反對卻還是無法打消娜莎的念頭,她決定偷偷地收留點點,不讓爸爸發現。面臨都市化的衝擊,很多草原遊牧民族搬離了賴以維生的草原,娜莎的爸爸為了生存,也不得不帶著家人遷居到城市去。當拆卸蒙古包出發上車後,才發現娜莎的弟弟沒有上車。當巴察祿發現弟弟的同時,也發現是點點救了娜莎的弟弟……。
故事中的點點並非小黃狗,將其命名為「小黃狗的窩」,我想可以由遊牧民族所深信的觀念裡來說明。故事的結構和書中所附的劇照(原著為電影),草原風光、遊牧民族的笑顏都深深感動著我。裡面有兩段發人深省的話語,很簡單的道理用不同的方式解釋,突然變成一種力量,不知不覺地被感動著。
○「把手張開、攤平,然後咬咬你的手掌。」布娜告訴女兒娜莎。娜莎試著咬手掌,試了很多次,「咬不到。」
「真的咬不到嗎?」布娜問。娜莎又野心勃勃繼續嘗試。但怎麼做就是咬不到。
「人的一生中,無法得到所有事物,即使那東西就近在眼前。」媽媽對他解釋著。
○「阿嬤,我下輩子還會是人嗎?」
幾百顆米粒在針頭上方。老婦從針頭上方灑下米粒,如飛舞、跳躍的冰雹,被黃銅盤接著。米粒碰撞著銀色針頭,卻無法相疊。
她重覆灑米,不斷重覆。米粒跳躍,細細的針頭上,仍然沒有半粒米。
老婦溫暖地笑著,「妳看,我的孩子,要轉世為人,就是著麼困難。」
橘子 | 17/05/2007
2007年5月17日 012
書名: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
作者:Mitch Albom
索書號:191/8837(總館6樓書庫)
高中畢業的前夕,我的朋友向我推薦這本書,她說:「你一定要挪出時間去讀這本書,我從裡面體會到很多。」這件事在時間數線上被遺忘,直到有天在網路書店再次看到這本書的書影,勾起了這件往事,立刻積極地去找來看。
Mitch Albom的老師Morrie Schwartz面對自己漸漸步向人生的終點,剛開始免不了和一般人有同樣的情緒反應,但後來他勇敢地接受自己的恐懼與脆弱,把握時間去思考一些道理並享受剩餘的人生。看著Morrie告訴作者的話,深深敬佩著他的勇敢。能將死亡看透的人才能在精神上跳脫死亡的束縛。Morrie從自己的人生反省,並強調「愛」。
「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
世界上有許多令人沮喪的事,一次又一次的打擊,讓人們漸漸地把自己的心門闔上,慢慢地冰封起原本熱情的心。冷漠是一種自我保護。但如果人生就如此過了,絕對是件可惜的事。嘗試著對別人付出關愛,然後真誠地去愛。這是生命最重要的一門功課,沒有學分,卻要花上一輩子的時間去學習。
橘子 | 17/05/2007
2007年5月17日 013
書名:巧合是故意的:看見生命的重要訊息(When God Winks─How The Power of Coincidence Guides Your Life)
作者:Squire Rushnell
索書號:244.9/8843(總館6樓書庫)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對於巧合,相信有許多人跟我一樣,只會在發現的當下驚呼事情的不可思議,然後就不再理會它了。本書的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並拜訪許多名人的巧合案例,來印證「巧合是故意的」!種種的巧合看起來很令人意外,但這些都是來自命運最深層的絲線。作者試著要我們去正視這些巧合(因為人生中所有的事件是環環相連、息息相關的),然後仔細去思考這些事件的關聯性,也許就能提早洞悉生命中潛藏的機會,為自己開創更廣的道路。本書的英文書名把巧合形容成「上帝眨眼」,我覺得很貼切。下次當上帝對你眨眨眼時,不要再對上帝的提示視而不見了。
橘子 | 17/05/2007
2007年5月17日 014
書名:先別急著吃棉花糖(Don’ t Eat the Marshmallow…Yet! The Secret to Sweet Success in Work and Life)
作者:Joachim de Posada & Ellen Singer
索書號:563/8657.1 (總館6樓書庫)
「棉花糖理論」是史丹佛大學一個代表性的實驗。實驗內容是將一群小孩子單獨留在房間裡,然後發給每一個小孩一塊棉花糖,並告訴他們可以選擇馬上吃掉或是再等十五分鐘。選擇後者的人,就能再多得一塊棉花糖當作獎賞。這個實驗觀察三十年後發現,能夠等待的小孩長大後比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孩子還要成功。這關鍵在於有無「延後享樂」的本事。
書中七個棉花糖守則之一:「成功是靠你願意在今天做些什麼,來獲得明天的成功。」每個人都知道夢想很遠,目標也很難達成,但是仔細去分析自己到底做了什麼努力,結果往往是在不重要的事情上面浪費很多時間。失敗也是事出必有因的。如果有心要做一件事,當下就要做好規劃並努力執行。
理論是如此,做起來難度可不是普通的高。常常為自己規劃了一個周末的行程,包含作業、報告和完美的娛樂休閒時間。但往往都是在周末結束前才驚覺,還有一堆事情沒做完,時間到底浪費到哪兒去了呢?因此我想成功的人,都是很懂得自律的人吧!
橘子 | 18/05/2007
2007年5月18日 015
書名:改變一生的重點讀書術(Important Studies the Technique)
作者:彭盛 & 遊雋
索書號:019/864 (總館5樓書庫)
在「改變一生的重點讀書術」中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所謂讀書,就是『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多資訊的方法』。」即是用最短的時間獲取必要的知識。作者將時間比喻成毛巾裡的水,只要肯擠,它總是有的。書中除了介紹許多快速獲取資訊的方法,同時也介紹一些讀書法,例如:「並進示」讀書法,就是根據時間、心情、地點、場合安排不同閱讀內容的讀書法。我認為這本書打破以往的迷思,強調書不一定要看完,而是截取對你有用的部分就好,其他的可以暫時捨棄不看。如此一來,便可以節省許多時間並吸取更多有用的資訊,達到有效讀書的目的。
橘子 | 18/05/2007
2007年5月18日 016
書名:禮物(The Present)
作者:Spencer Johnson
索書號:177.2/836.2-2 (總館6樓書庫)
什麼是人生的「禮物」?我們就如同故事中的年輕人,不斷的找尋,希冀能早日找到答案。書中提到要不只知道「做什麼」,還要知道「為什麼」,因為有目的工作和生活,才是面對每天生活的實際態度。有的人很有錢,但是卻過得不快樂,他雖然清楚的知道他在「做工作」,卻不知為何而忙,漸漸地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工作變成負擔、變成痛苦。有時候,我覺得人要學著自我催眠,調適自己得心態,想辦法讓自己融入工作中,幫生活在忙碌中找點樂子。心態變了,做起來也會比較快樂。活在當下,認真地完成眼前的事,學著去享受,就是一種成長。每個人想要帶給自己的生命禮物都不一樣,找到目標,就朝那兒努力吧!
橘子 | 18/05/2007
2007年5月18日 017
書名: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 (La buena suerte)
作者:費南多.德里亞斯迪貝斯.明格&亞歷士.羅維拉.塞瑪
索書號:177.2/8564.31 (總館6樓書庫)
一個小故事:一對失散多年的好友,一次偶然的相遇,大不相同的境遇。小時家境貧困,無法繼續升學的維克多,如今已是一位傑出的企業家;繼承了大筆遺產的大衛,卻過著窮途潦倒的生活。成功的秘密隱藏在祖父告訴他的「追尋幸運草」故事裡……。
要幸運來敲門的前提是,先創造一個能讓幸運滋長的環境。也就是說,要先做足了準備工作,等到機會找上你,你才有機會成功,而這就是幸運。因此,幸運絕對不會僥倖獲得。「努力的人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努力過。」
法國大文學家巴爾札克(Publio Terencio)曾說:「屈服,等於慢性自殺。」人生說長不長,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屈服於安逸),看似快樂,但絕對空虛。蘇格拉底曾說:「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命不會自尋意義,意義是由自己賦予的。努力地做準備,然後等待幸運來敲門,帶給生命更深的意義,將不枉此生。
橘子 | 18/05/2007
2007年5月18日 018
書名:K書高手
作者:呂宗昕
索書號:019/8526.3 (總館5樓書庫)
「K書高手」這本書對我而言有特別的意義。高中畢業的前夕,導師送給班上每位同學當作畢業禮物。還記得老師認真地在扉頁寫上祝福話語的神情,讓我每每看到這本書的書皮時,便想起導師對我們的期待。上學期,本校某系曾邀請呂宗昕教授蒞臨本校演講,我有幸參與其中,對這本書的感情,又加深了一層。
學習與工作效果公式是:A(成果)=B(效率)XC(時間)。效率可由「四象限的N字法則」來提升;時間可靠著制伏「三大時間殺手」(即電視、電話、電腦)來增加。呂教授在演講時提到,制伏這三大時間殺手可以增加時間、提高效率還可以保持好心情。教授開玩笑的說關掉手機還有「提高身價」的好處(感覺你好像很忙,有事找你還得預約)。
這本書點醒我在讀書上的一些盲點,也提供許多有助於讀書更有效率的小技巧,很建議大家有空去翻翻著本書,多少對學習有些幫助。讀書的小目標是為了考試,但其遠大目標是終身學習,讀書可以說是一個持續一生的活動,因此掌握一些技巧,在讀書的路上會讀得比較快樂。
橘子 | 19/05/2007
2007年5月19日 019
書名:「沒有東西」送給你(The Gift of Nothing)
作者:Patrick McDonnell
索書號:尚未館藏
「『沒有東西』送給你」是美國熱門連載漫畫Mutts的第一本繪本書,故事內容是在一個特別的日子裡,奇奇想送好友小歐一個神秘禮物,但想了又想,覺得小歐什麼都不缺。苦惱的奇奇最後想出了「沒有東西」來送給奇奇。
當時朋友陪我去逛誠品書店,我隨手翻閱著本小書,隨著故事鋪陳和作者令人印象深刻的繪圖方式,居然讓我想起很多事,眼眶有點泛紅。我拿著這本書走向陪我逛書店的朋友,讓他們也看看這個故事。
他們看完故事後,也把「沒有東西」送給我,是一個溫暖的擁抱。沒有東西嗎?真的沒有。沒有東西嗎?也許這個東西已經超越了「東西」(物質層面)。很推薦還沒看過這本書的人去看這本書,並且和你的好朋友分享。
橘子 | 19/05/2007
2007年5月19日 020
書名:初識幸福滋味(La Premiere Habitude)
作者:馮絲瓦茲‧樂菲芙(Francoise Lefevre)
索書號:876.5784/8957(總館7樓書庫)
馮絲瓦茲‧樂菲芙的〈初識幸福滋味〉是她在夫離子散、走頭無路時完成的第一本自傳性的小說。一名法國女子瑪麗在人生正要起步時,選擇與放蕩不羈的畫家拉斐爾一起靠繪畫維生。他們因貧窮而四處為家,樂菲芙的文字將這對情侶的生活刻劃的相當成功與真實。瑪麗對拉斐爾的癡情、貧窮的漂泊生活和接受贊助時的不安定感,這些對瑪麗來說是一個脫胎換骨的旅程。直到拉斐爾離開她,她才知道她未曾真正了解過他。而她內心產生變化,在知道拉斐爾要回來看她時,心中竟泛不起漣漪。以往的幸福退散才真正認識幸福的真諦,我覺得瑪麗這段路走的很辛苦。瑪麗的感情同時也讓我看見女性的自覺,勇敢地出走沒有愛情的愛情,而那段愛情可以日後緬懷,但絕對不要陷入其中而不可自拔。
本書的第一段可以看出樂菲芙寫下這篇故事的掙扎,是我滿喜歡的一段:
「有些日子裡,我渴望再回到聖尚路思。但重回舊地的感覺,有如面對自己的骨灰。有如打開一瓶喜愛的香水,眼見它不斷蒸發,笨拙的雙手卻無法拴緊瓶蓋,也下不了決心將它丟棄海中。盈鼻的香氣,令我面對著眼睛的牆悵然失神,無從下筆。」
喜歡樂菲芙的文字,很真實,從「心」出發的文字,很特別。
橘子 | 19/05/2007
2007年5月19日 021
書名:花內褲排排掛─鄭華娟的歐洲生活報告
作者:鄭華娟
索書號:855.48/8466.1-1(總館7樓書庫)
這本書紀錄鄭華娟在歐洲的生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突顯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例如德國人很重視健康,喝的水通常是氣泡水,因為氣泡可以看出水是否純淨,放太久的水是不會有氣泡浮上來的;德國的馬桶和台灣的馬桶不一樣,德國大部分家庭使用階梯式的馬桶,好讓德國人可以觀察自己的便便顏色,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況;德國人很注重安靜,晚上超過十點後,淋浴時間不可超過三十分鐘,以免影響鄰居睡眠。除此之外,德國的無速限的高速公路(Autobahn),但其實在特定的區域或路段會限行多少時速,一旦超速,就會有開著「跑車」或「名車」的警察來追超速車輛,聽起來挺酷的。這些「外國人」的行為和想法,有些對我來說還滿奇妙的。德國人的對事物堅持,在大部分東方人的眼裡應該是滿不可思議的吧!看著鄭華娟有趣的文字,還真想去德國體驗一下他們的生活。
橘子 | 21/05/2007
2007年5月21日 022
書名:巴別塔之犬(The Dogs of Babel)
作者:Carolyn Parkhurst
索書號:874.5754/8553.22(總館7樓書庫)
〈巴別塔之犬〉是Carolyn Parkhurst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小說,剛出版即獲得熱烈迴響。曾在網路書店讀過此書的部分連載,內容有點懸疑,等到一拿到書時,故事的情節吸引我一口氣把它讀完。
故事女主角蕾西(Lexy Ransome)有天從蘋果樹上摔下來,等丈夫保羅(Paul Iverson)打電話回家時,才知道庭院裡早已蹲滿警察,而目睹蕾西爬上蘋果樹整個過程的只有狗狗蘿麗(Lorelei)。保羅不明白為何蕾西要這麼做,平常也未發現她有爬蘋果樹的癖好,因此身為語言學者的保羅決定想辦法讓唯一的目擊證「狗」開口講話。保羅試著回憶以前和蕾西在一起的那段生活,再從裡去找尋線索,才發現其實他並不那麼懂蕾西……。
借用聖經「巴別塔」的故事,語言之間所存在的隔閡,不同語言之間、不同物種(人與狗)之間如何溝通,這方面的主題和電影〈火線交錯〉(Babel)所探討的有相似之處;而語言相通的蕾西和保羅,真的懂得彼此嗎?語言是外在的、是種工具,能使用它去試著了解對方的想法,但不能過度倚賴或相信它。能真正打動心的,也只有由衷(心)的語言了。
開場白
十年寒窗 | 03/05/2007
開場白挺吸引人的,
期待接下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