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系列活動
閱讀馬拉松 | cir | 五月 03, 2007,12:53
還記得國中時,收到表姐寄來的包裹,有聖.修伯里的小王子、雙城記、化身博士和勵志系列等八本書,在看這些書的過程中,我漸漸感覺到自己的存在、世界的存在,甚至過去與未來的存在。閱讀漸漸開發出我對生命本身的視覺,並深深著迷那種與作者的靈魂交會時的情感。
高中以後,每月都會固定去圖書館尋寶,只是我很少查好要借哪種書或哪位作者,走在層層的書架間,目光在書名與書名之間游移,如同對甜美愛情般的期待,我尋覓著一場因緣安排的心動。
從八本書到滿滿的書櫃,書本儲存著每一個時刻的我的記憶,生命,就這樣漫漫而徐徐的延展開來,而我也像那片古老的雲夢大澤旁的水草,在清澈的流水裡,欣賞著雲霧的朦朧裊繞,而那往往令人無奈又失望的現實,也在這片大澤之中,也變得更加清靈而渾融。或許,有些故事只是虛構的,但是,生命又何嘗不是一座載浮載沉的塔樓,在這存在也可能無法證明的宇宙中呢?
總有一天,小草會漸漸枯黃、衰敗,但至少,它能滿足地漂流在屬於自己的--雲夢草澤。
下一篇 | 上一篇 | 迴響 (11) | 閱讀 3118 次
南方樓主 | 08/05/2007
這本由亞蘭.維康德烈所編輯的書可以說是提供讀者從另一個角度看聖修伯里,而這樣並不代表我看到了他的另一面,而是讓我感受到一股更渾厚的崇拜,他,居然是如此的-真。
這本書詳細的納入了大量的照片與康綏羅的書信合照等,故事的開端是從聖修伯里開始進入社會的經歷,作者亞蘭是位曾經全心投入安東尼為主題的作品,同時也是展覽會的籌備者。我在書局看到這本書時,二話不說便買了下來,一位比我更為聖修伯里狂熱的人,替這世界提供了一本幫我們更認識偉大作家的書。[我勘查,我累積經驗,我開發新航線]—安東尼
這位詩人作家在不飛行時便一副不幸的模樣,飛行是幫他逃離這充滿現實與矛盾的世界的方式,正如同小王子的旅行,逃離玫瑰給他的壓力。[我們再也無法冷漠地活著,不能光靠政治、紙牌、填字遊戲;你們意識到了吧!我們再也無法,沒有詩、色彩、愛,我們再也無法活下去。]—安東尼
這本書讓我們見證到他創作領域頂峰時的生活狀態,當然最重要的就是他和康綏羅之間的分分合合與濃烈的感情世界。[沒有愛我就不知道如何生活,向來只有愛,我才會侃侃而談、有所行動、振筆疾書]。聖修伯里在1941年以編著自己的作品全集榮獲美國國家文學大獎,然而他除了寫作外,也發明了許多飛航專利,這除了證明了他是位優秀的飛行者,也是位極富創意的發明家。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更感受到一位偉大作家的真實存在,推薦給看完小王子的書友們。
南方樓主 | 09/05/2007
這本書一開始以亮銀的封面吸引了我的目光,「李欣頻,誰阿?」我內心對這個人和這本書的印象是覺得又有人想隨便弄個漂亮封面來騙錢,但看了一下出版資料才發現,初版就13刷的成績,連賣三年的佳績,我手上這本已是二版二刷了。原來,是我孤陋寡聞不知世。
李欣頻以培養自我能力與格局的核心出發,以電影、書籍和哲理等輔之,全書用字輕盈卻又不失莊重,以一種結合經驗分享並很口語化的方式重新詮釋許多道理,例如:「專心就是最大的力量」用對馬戲團成員的觀察來表達那種外動之中的專注的當下,「二十歲把自己當三十歲,三十歲把自己當二十歲」的方法,很簡單明瞭的ㄧ句話,其實看過那段之後會發現,這股簡單明瞭的語言卻有著如此大的功能與運用空間。「第一天做事,最後一天做人」,我們做事情的態度應該要保有第一天接觸的好奇心與熱情,才能有更多的收穫與成長,而與人相處則需要以每天都是最後一次見面的心交往,直坦無欺才能有最踏實的感動。人世無常,「第一天做事最後一天做人」的原則,讓我們擁有真正活著的勇氣。
「智慧與知識的均衡比例」中的那句話讓我受用許久,「知識是船帆,智慧是船底,要維持協調的比例,否則會翻船。」將書籍分成了智慧類與知識類,智慧修行的書可以淨心,而智慧至少要達到知識量的七成以上,這似乎是給不停學習新知識的我一記當頭棒喝,我開始試著去平衡智與知的閱讀與學習,智慧令知識有所沉澱,沉澱才會結成岩石,具體成型為我們人格與行為中的一部分。
李欣頻以老師的角色,竭誠地分享廣告人和作家的訓練過程與經驗,並提出很清楚的自我養成方法,讓許多仍處於不認識自己和不懂得如何開發自己的人能一目了然,想行動時也能知道該如何下手,因此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把這本書拿出來翻翻,除了核對自己的成長,也檢視學習的步伐是否不夠積極或完備。
南方樓主 | 10/05/2007
這本書是由亞洲三位作者合作撰寫的書,由易富文化出版,我當初看到這本書的名字很好奇翻了一下,想知道到底是哪33件事呢?結果看了幾頁,居然不小心就買了回家,因為作者們寫的很實在,很清楚的指出人生最純粹的脈絡與需要。而且不是只有教條式的要我們如何去做,而是告訴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讓我們理解問題背後的問題,例如養成每天讀取新聞的好習慣,是因為閱讀新聞關心世界,不只是了解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也是讓自己知道該走向何方、該如何生活,例如最近的地球環境問題持續加溫,我們如果能夠關心這個問題的發展及其嚴重性,我們便能試著從生活中盡量”減能”生活,以一同為地球盡分力,也替自己未來的生存保留一線能更美好的機會。書中也提到看新聞能讓人保持真正的感動之心,讓發生在周遭鮮活的人物和事件來避免心中對生活的僵化,而其中也提到過濾消極資訊的方法與概念。我再提另一個很特別的就是[見一個夢中人],這個人或許是偶像,或者是某個對妳有特殊意義的普通人,這就像有人把去巴黎作為人生目標之一一樣,是一個帶有浪漫色彩的計畫。讓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創造一個傳奇,而且要趁著35歲前,眼神清澈而還不市儈時去做這件事。
我想這裡就別賣關子,替大家把這33件事”獵”出來好了,但如果想知道詳情者,就去借一下這本書吧!我保證看完後絕對不會覺得浪費時間。
這本書將這些事情分成三大部分,第一步以建立開闊的人生格局(1-13),第二步是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清單(14-29),第三步是建立自己的人脈存摺(30-33)
1. 確立鮮明的個人風格
2. 永遠心向陽光的生活態度
3. 重新定義中年
4. 得到心靈復原力
5. 簡約生活
6. 懷抱一個偉大的夢想,緊抓現實的當下
7. 養成每天閱讀新聞的好習慣
8. 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
9. 制定自己的keep fit計畫
10. 擁有謙沖致和的態度
11. 一定要擁有一次人生的大挫折
12. 豐富自身內涵
13. 每周一次反省自身
14. 訂下人生的目標清單
15. 對世界懷抱一個希望
16. 產生令自己有價值的獨門創意
17. 考幾張證照
18. 至少進一次大公司
19. 位事業而不是為工作奔波
20. 搞定外語
21. 保持不間斷的學習律動
22. 擁有屬於自己的金錢規劃
23. 離群索居十天、一個月
24. 背著背包去走走
25. 培養一種自己獨享趣味
26. 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節奏
27. 擁有一個自己的角落
28. 做一次義工
29. 見一個[夢中人]
30. 只須和少數人保持和諧關係
31. 真的可以說[不]
32. 對父母的許諾必不可少
33. 結交幾個知己
南方樓主 | 11/05/2007
作者-黃晨淳 好讀出版
前兩本書講到如何從日常生活培養正確的人生觀,接下來我想介紹關於中國古典智慧的書籍。
其實我大約是從大一才開始接觸老子的道德經和相關書籍,只是當初的文學造詣還不夠對於深邃的文字描述仍很難理解。後來在書局看到這本書,作者將道德經的名句歸納成六大部分,圓融的哲學意涵、知退的處世之方、涵虛深遠的人生觀、無為的政治思想、適止的軍事觀點和高妙的管理原則,每部份的各章節又分成四個小部分,開頭會列出原文句,然後對該句的翻譯,然後作者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對這段做延伸分享,有時會寫世界其他國家的小故事來輔助意涵,最後還會提供與該句相呼應的西方哲學小語,讓我們的智慧領域無國界。
最後將所有名句做成索引,提供我們隨時可以查詢一些特別的名句。
這裡我提供自己看完這本書後一個有趣的小習慣,我將它放在床邊,每天稅前先閉上眼睛想自己最近遇到疑難雜症,然後翻這本書,我發現每次翻到的章節都能提供我化解當下的不舒坦或解決方式,只是可能需要一點聯想能力,將語句的智慧運用到遇到的困境中。
南方樓主 | 12/05/2007
作者 司馬烈人 文圓國際出版
[如果一格人內心缺少了一股堅不可摧的霸氣,那麼就意味著自己已經打敗了自己,最深的智慧在此隱藏。]這是它吸引我目光的ㄧ句話,也是它之後一直陪在我身邊的原因。
這本書是我在重考時買的,一個重考的人除了面臨實際上學科的煎熬外,還需要面對心理對自己的不諒解。生命沒有必要如此畏畏縮縮,這是我看完這本書後的很重要的轉念。曾國藩可以說是清朝末年的中興名臣,然而當時的官場其實比現在著政治情勢複雜百倍,曾國藩以過人的敏思與渾厚的智慧,不只在官場中站穩腳步,而且為民圖治,就連蔣中正和毛澤東都對她有高度的評價,毛澤東還說:[獨服曾文正]。
這本書以其解決軍事、為官和立家等故事背景為主要內容,並挑出曾國藩的名句來搭配說明,作者也以精鍊的文筆將其意涵完整的註釋,穿針引線,可以說每兩三頁就能讓人感到一股正向的力量灌入靈魂之中,就像一波又一波的浪把胸口打得又紅又熱那般,對於眼前的事物,頓時開朗清明。而且歷史故事為主的內容,也有讓人脫離煩悶的現實環境,跳躍時空和曾國藩一起打戰、一起品人性和一起圓融做人。
「多一份智慧,少一顆俗心」,曾國藩再怎麼忙,每個月都會創作詩文數篇,除了檢視自我的事理是否增長,也讓自己保有藝術與文學那深邃的智慧韻涵。
立志、居敬、主靜、謹言、有恆;曾國藩以立志為拯救自己的第一步,當一個人有了大志,想做大事,並確實的去執行,這才能脫離百分之八十的失敗者領域。
「最高的人生境界,是讓任何人都認為你是一個真正的霸者,真正有霸氣的人,最大的成功步在於外表的霸氣,而在於內在的心霸。」
這本書,給了我勇氣跨出成功人生的步伐。
南方樓主 | 13/05/2007
作者將資料分成了「遊」、「治」、「思」、「壽」、「阿哥」、「諭」六個面向探討上序的五大問題,並認為藉由這樣的組織架構,讓讀者能從康熙自己的觀點領略這位英明君主內心深處的掛礙,進而更加理解康熙這個人。
第一章的遊,旨在建構康熙馳奔大地時的意念,以及他對於治下這個國家繽紛豐饒的切身感受。康熙巡幸四方各逾2000里(中國度量.約三分之一哩),西臨山西、陝西,北越戈壁直抵克魯倫河,東穿遼東迄達烏拉,南巡江南、紹興。而途中見聞的奇花異草、飛禽走獸都會將之收在各處避暑山莊和御花園,言如個人動物園或是保護區。而射獵則是康熙很喜歡的逸樂之一,他認為射獵除了逸樂外,還兼具強身與整軍經武展現的功能。作者甚至將康熙御駕親征柯爾丹與追捕獵物時的心態做了連結的效果。
第二章提到了治,這章史景遷大量的使用歷史檔案,除了介紹中國中央的官僚體系的結構與其間的運作。對於康熙而言,「治」意味著對整個帝國的經濟和文教結構,乃至黎民百姓的生死以及他們人格的啟發與型塑,承擔終極的責任。
其中也提到了康熙十二年(1674)的三藩之亂,後來甚至提到戰時的奏章數與平時的比較,作者常會以事件資料作為前後呼應的技巧。
第三章是思,根據康熙的認知,成功的思想有賴於心靈的開放和彈性因應,不論是對理學家的說法大表推崇,對儒家經典與宋朝的格物之理也都融入其言行之中,陰陽法與易經甚至到後來西學傳近的幾何學、天文學、機械學、醫學、繪圖等,康熙表現出旺盛的求知慾與細心,而推動這類學術研究和百科全書的計畫,更讓我們看出他劃時代的思考方式與寬宏大方的態度。他甚至會為了解除一些疑惑而進行研究,例如潮汐的問題和樂器壎篪之間的差異,作者並在此章做了對傳教士與康熙之間的交流互動。
第四章的壽,企圖刻畫康熙是如何意識到肉體的脆弱,並將這樣的體認轉化為對飲食、疾病、醫學及追憶的癖好。並提到康熙雖然位高權重,但竟然公開自暴生理與心理的耗弱,而其中可能希望能博得眾人的同情,進而爭取眾人對他的擁戴,但誠實也是康熙非常重視的美德。一如在其他自然科學領域,康熙對於診療處方和詳盡的藥典來建構出高度專業化的醫學環境,而這或許也是皇帝對於醫療世界的好奇心使然。
史景遷提到了被認為媲美莎士比亞的普魯斯特的語句,那是截錄的結尾,『一小時不單只是一小時,它是滿載芬芳、聲律、計畫和心境的花瓶』,『我們所謂的真實,是瞬剎間同時縈繞妳我的感受與記憶間的某種和諧』,史景遷認為,歷史學家並無法用斷簡殘篇的史料捕捉這『某種和諧』,而他試著跳脫語言、時間的桎梏,述說康熙的豐功偉業,進而認識康熙這個人。
史景遷的資料來源並不限於一人或單方面,而是蒐集各方對談出現的角色的資料,其中例如康熙與南懷人的書信,以及與太監的信函等,他以大量的考證資料,結合個人的分析與認知,將這些龐大的資訊揉合成第一人稱出發的自白,靈活的將不同來源的東西之間的共通點抓出來,適當的運用與描述,形成對康熙這位偉大皇帝當下的內心世界甚至靈魂作了一個極接近真實的人格再現。
南方樓主 | 14/05/2007
「很久沒有感覺到夏天的香氣了。海潮的香、遠處的汽笛,女孩子肌膚的觸覺、潤絲精的檸檬香、黃昏的風、淡淡的希望、夏天的夢…。但是這些簡直就像沒對準的描圖紙一樣,一切的ㄧ切都跟回部來的過去,一點一點地錯開了。」
這是村上春樹的第一步成名作,我是在二下的暑假看這本書的,而那恰巧就是書中的季節,我看著村上和老鼠友情在傑氏酒吧的對語,看著村上的第一人稱世界,那是我第一本接觸的日本小說,自此我迷上了那個充滿哲思的藍小說。
這本書是在說一位放暑假回港邊村落的大學生和老朋友在感受的周遭生活的ㄧ切,還有和一位唱片行女孩的邂逅,用字遣詞之間總蘊含著一種夏日海邊帶點懶散卻又深富意涵。
還有男主角很妙的自我剖析。結合了音樂與記憶的汽泡,在現實的空間中擴增了異想的樂趣,而且還帶點獨特的靜謐感,在悶熱的夏天享受這本「聽風的歌」,真的是一種很奇妙的舒暢。我不願說得太多,是因為這是一本很棒的書,捨不得透露得太明,就如同村上春樹的筆風一樣,留給人們揣摩的空間。如果有個人還沒看過這本書,我會很羨慕他,因為他還擁有一塊新大陸,但如果他永遠不會看這本書,或無法享受其間的微妙,我也會深深地替他感到惋惜。
南方樓主 | 15/05/2007
[世界上有什麼不會失去的東西嗎?我相信有,你最好也相信]
自從看完[聽風的歌],我開始找村上春樹的小說來看,這本是第二本接觸的書。我覺得負責翻譯的賴明珠女士真的很厲害,其實一個好的外國作家,如果沒有一位好的翻譯,其實是無法將好作品傳達到不同國界的,因為翻的太糟糕,他人無法感受到其中的美感。村上春樹擅長以跳躍性、型而上的思維來組裝文字,這並不是很好翻譯的,除非譯者本身能跳脫主觀、民族差異等框架來理解。
我最喜歡的是第72頁的ㄧ段話,關於存在的描述。
[對我來說那是一個孤獨的季節。每次回到家把衣服一脫,體內的骨頭就像要穿破皮膚飛出來一樣。存在我內部一種莫可知的力量繼續往錯誤的方向進行.使我覺得像要把我帶進一個不知道在哪裡的另一個世界似的.]
這段話把孤獨與存在感揉合成小說男主角的性格再現.
這本書是在說一名翻譯家的故事.也可以說是[聽風的歌]的續集.裡頭有出現ㄧ些相同的角色.男主角很常看得一本書較作-
而當他在追逐一台回憶中的彈珠台過程中.引發了一連串對存在的價值判斷.還有不知從何處出現的雙胞胎.也帶給了他許多生活上的哲思表現.可以說是一本結合的尋找過去玩具的存真和探究哲學意裡的小說.還蠻有趣的.
南方樓主 | 15/05/2007
男主角很常看的ㄧ本書書名.前一篇沒打上去
南方樓主 | 15/05/2007
男主角很常看的ㄧ本書書名.前一篇沒打上去
小王子
南方樓主 | 07/05/2007
我許多朋友很小的時候看了這本書.印象大都是看不太懂,我則慶幸自己是國中的這時候才看這本書。最近一次看完是在今年暑假的時候,那時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開始的那段話:
我之所以涓滴不漏地細述有關這顆小行星的事,並一再提及它的編號,只為了那些大人們和他們的習性而已。大人們喜歡數字。當你告訴他們你交了個新朋友時,他們絕不會問你任何屬於本質上的問題。-P27
當我們逐漸成為大人時,我們漸漸融入了數量化的世界,很習慣將一切事物以數字來評價或定義,例如這「房子是多少錢?他的成績如何美?月收入有多少…」,而忽略了事物其他面向的欣賞,正如此書核心的一句話「事物的精髓,光憑眼睛是看不到的」;後來,我在和人交談時,總會慢慢調整聊天的內容,盡量不在數量化的話題上打轉,這種感覺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少了一些僵硬感,柔和許多,內容也更有彈性,談話變成一種很自在的思想交流。
狐狸那部份也給我很大的刺激,他提到有關朋友間的「約束」,但他卻已馴服與責任來描述之間細膩的關係,讓我對這層次的感覺有更清晰的認識,其實,我自己早先也有發現這種反應,例如與朋友約星期六早上要打球,前天晚上睡前就會有所期待,帶著一點點興奮的心情入睡,但當朋友在約定的時間還沒到時,除了有點疑惑外,也有一點點的失落在慢慢增加,可是當朋友到了,卻又將那些感覺都忘了,開心的打球;可是這種情形卻不會發生在每個朋友身上,只有那些結識很久,一起創造許多回憶的朋友才會如此。
作者曾說:「每個人都是由小孩成長為大人的。然而,多數的大人們卻不記得這件事。」今日的社會,孩子們的純真已很少見,個個都想直接成為大人;成人們任意擺出大人架子,總讓人感到厭煩,其對事物產生的許多無知的曲解,芿令人難以茍同。我記得有一次看到一則新聞報導,環保團體嘗試阻止伐木工廠過度對雨林的破壞,而公司發言人居然表示「他們的行為非常幼稚」,我感到非常的生氣,直覺的那位發言人才是真正滿腦肥腸的幼稚者。
裡頭也有提到與小王子相遇的六個星球上的居民,有認定自己支配著全宇宙的國王,自命不凡的男人,為忘了喝酒的羞恥而喝酒的酒鬼,拼命在數著星星的實業家,克命盡責的點燈夫,還有在書中研究世界的地理學者,這六個角色應該是在說不同性格的特色,告訴我們不能過於放縱自己,也不能失去自己,要懂得平等看待其他人事物,感覺上這六種警惕,似乎也圍繞著「人,只有用心靈才能看得透徹;事物的精髓,光憑眼睛是看不到的」這個核心思想在走。
人們的成年與少年時代都是接續著的,在今與昔之間,必須靠透徹的心才能來回的行走,我們應該在經驗增長的同時,也保有赤子之心,看的見的世界與看不見的世界是同時存在的,如果我們偏重一方,將永遠摸不清存在的真實。
我真的很喜歡這本似乎是反社會化的書,它肯定了我許多想法,也讓我視野更加寬闊深遠,我想,在往後的日子裡,我會努力地繼續推銷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