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系列活動
閱讀馬拉松 | cir | 五月 03, 2007,12:49
下一篇 | 上一篇 | 迴響 (13) | 閱讀 3099 次
捧花阿嬤 | 08/05/2007
書名:尋常放蕩
作者:歐陽應霽
出版社:城邦文化
嗯,這本算是旅遊文學吧。第一次想嚐鮮看這種風格的作品,沒想到很快就飄飄然的鑽進字裡行間。
其實跟我想像中的旅遊文學不太相同,這本書每頁都是不同的國家及地點,而不是著重一部份地毯式的搜尋,反而精緻的描寫一些乍看輕盈的東西。在這裡看不到瑰麗的山河、看不到百年的名勝,但窺見了樸實之後的經典,或是坊間親密的吆喝互動。不過也對,要看大作品、大景觀手動動滑鼠就可以洋洋灑灑拉出好幾頁的介紹,而在這裡,我只要透過一道媒介就可深入作者當時的心靈感受。
如果說旅遊是為了賺取回憶,那麼回憶其實也是一種二度旅行。慵懶的旅人走在凌亂的步道上,用心也好,無重點也罷,至少用感官體會生活以證明自己的存在。人群、美食、風光、歷史、民俗可能時時都在變,但你佇足當下,見證這一刻,用筆用相機用感情維護自己的記憶,不一定要妙筆生花、不一定要有好的相機和高人一等的拍攝技術,但一定要忠於自己,才寫得出深刻的旅遊文學。就像熱愛美食的旅者不必強求自己要對古蹟發出喟嘆,沈迷時尚的遊客也不必刻意表現對自然的關注,凡事自由,挑其所愛,這才是活在當下、忠實自我的人生哲學。
第一層是作者,第二層就是我,我沒去過那些地點卻大量的複製了作者的印象,好悠哉!
旅遊文學,帶我飛天遁地,帶我奇幻異想,帶我一場悠悠的夢。
雨林 | 09/05/2007
你的心得感覺有種簡單中的感動喔!!
而且介紹的頗為詳細~
讓我也有想看的衝動耶。
幫你加油喔~希望你能寫出更棒的心得^^
捧花阿嬤 | 09/05/2007
書名:絕版愛情:十三對藝術情侶的私密生活
作者:逸飛視覺
出版社:天培文化
約翰藍儂的名氣、他的搖滾,讓人上癮,他和小野洋子之間的愛情,引人遐思。「我和小野洋子的關係就是.一杯用愛情、性慾和忘卻兌成的怪味雞尾酒。」─約翰‧藍儂。而我也本著這樣的好奇及對藝術的關心發掘了有這樣的一本書─絕版愛情,裡頭還包含了13對藝術情侶的故事,有威廉.德.庫寧&依蓮、安德魯.洛伊.韋伯&莎拉布萊曼、尚.保羅.沙特&西蒙波娃等,不常閱讀愛情故事的我,還是忍不住拜讀一番。
在我印象中,有些藝術家對美的呈現是偏激的,過高的要求使他們走入歧路,甚至精神出現狀況,在焦點之中他們是發亮的,他們享受崇高的讚美,但我更想了解,藝術家的感情世界究竟跟凡人有何不同?
有時候會發現,藝術家一生的作品風格會和他的羅曼史扯上關係,當愛情來了,心境整個改變,風格也就不同。
音樂家、畫家、表演者、作家,現實與非現實,惱人的形式與意像的圖騰,種種矛盾存在他們的血液中,也許人就是人,沒必要以身分不同來區別情感的不同,在我看來這些藝術家們的感情故事雖然經典,但還不到無可替代,只是基於人類八卦的本性,更想得知一些公眾人物的秘辛,一旦卸下了世俗的枷鎖和人群間的面具,他們的情感就是真實的裸露,包容與偏激、理性與感性、才華與妒忌,讓他們無所遁形。不過重點來了,天使般的藝術家是否有魔鬼般的愛情,答案是肯定的!但反之亦然,所以在故事的背後,值得探討的東西在於人性,而非單單愛情。我不想以單方面的成就來給予掌聲,但在情感取向必須以更活潑的角度來審視。
愛情是個很敏感也很溫馨的話題,13對藝術情侶的故事看完之後鬆了一口氣,有時羨慕他們的浪漫,有時卻為他們的情慾感到不可思議,很童話也很真實,有的感情破裂分開了,有的至死不渝,不管這段感情是否有大家期待的結局,至少可以一網打盡滿足大家的好奇心理。
jenny | 10/05/2007
請繼續努力寫下去,可是不要翹課和上課打瞌睡喔~哈哈
捧花阿 | 10/05/2007
書名: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
作者:林萬億
出版社:巨流圖書公司
看完這本書後,我發現台灣的公會慣用遊說的手法,然而這種手法的影響力非常低,我們應該效法北歐,讓民間組織能夠更廣泛、更有權力的參與政策的決定以及執行(例如:北歐的政策研議委員會、政策執行委員會),如此才最有益於勞工,因為台灣的立法委員、民意代表多是高教育出身,不見得對中下階層老百姓具有同理心,而往往漠視他們的心聲,把台灣愈來愈導向一個菁英所掌權的社會,然而並不能照顧到所有老百姓(勞工、婦女、兒童、老人)的利益。
此外我覺得台灣工會的風氣沒有像瑞典這般殷盛,也缺少多方強而有利的總工會組織。瑞典有數個大型總工會組織,而其下又細分為數個小型工會組織。資方組織與(白領、藍領)勞工組織互相合作、抗衡、協議是瑞典的常態,然而台灣相形之下,勞工往往權力低於資方,只有在危及溫飽時才走上街頭遊行抗議:「還我麵包、還我工作、付我薪水!」處於低姿態以及被動的狀況。
我以前對女性主義或是同志平權的課題比較有興趣、比較有研究,相形之下比較沒有碰觸勞工相關議題,然而經由這次讀書心得,我對北歐勞工運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捧花阿嬤 | 11/05/2007
書名:玩具
作者:倪匡
出版社:皇冠
玩具是一本可以癱瘓我神經的作品,當我閱讀時,毛孔間簡直塞滿了幻想的恐怖因子。而這本科幻小說對我來說也很有意義,在我小時候讀過第一遍,到現在的第二遍第三遍已經是對內容相當的熟悉了。
主角衛斯里誤闖未來的地球,發現其實人類才是被玩具所掌控的玩具,那些未來的高等玩具會殺人、會愚弄人,而我們只是被豢養在地球這個牢籠裡,當我們人類擁有完美的配偶、和樂的家庭及自己想要的一切時,都不要太高興,這些只是高等玩具的一步棋,下一步你可能面臨更高的恐懼而不自知。在故事裡我們永遠走不出這種驚慌,這是一種漫長的折磨、至高的精神凌遲。
在此我也非常佩服倪匡先生的聯想力,玩具這個故事,設想了地球由機器人統治。機器人的統治中心,是一座巨大無比的電腦。它把地球上的氧氣弄走了,於是所有生物一起死亡,剩下來的,就成了各種類型不同的玩具。
故事中的主角陶格一家人東奔西跑、無所不用其極躲到各處自認很安全的地方,以為終於擺脫被當成玩具的命運,殊不知不斷地逃亡,也根本是作為被機器人玩的方式,自始至終,都是遊戲中的一種道具,永遠只是玩具。多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擋牆方式啊!當我緊張的情緒隨著他們抵達安全地方而終於告一個段落,沒想到這僅是機器人看好戲的一種方式,我的神經瞬間又被拉緊緊的,多麼駭人的一本小說!
其實故事的背後真的很有意義,玩具這本小說的內容聽起來是如此不可思議卻又如此擬真?為什麼說它擬真呢?我們人類自恃甚高,堅信人定勝天,誰知道我們在掌握某些東西的同時,又有更大的一股力量在把玩著我們呢?玩具的關係,人與人之間也存在著,有些人以為有錢有權就以為可以掌握天下,那麼憑什麼相對弱勢的人就要被掌控呢?例如品德卑劣的富豪自認捧著白花花的銀子可以得到美女,有人坐擁地方勢力就可以欺侮無辜老百姓,有人掌握內線就損害平凡投資人的權利,最後有些人無法擺脫這種命運也就逐漸的認清事實並認份的”享受其中”而更諷刺的是,像這個故事中的「玩具」,不是有些日子過得極好,生活一無憂慮,甚至比人類自己作主時還好得多嗎?我們到底要尊崇聰明抑或愚昧的生活方式?像故事中大部分的玩具愚昧的不知自己是玩具,而他們的人生反而安穩閒適,但聰明的驚覺自己只是個玩具,還得隨時接受別人的監控擺佈,就會想要抗拒、逃離,終其一生顛沛流離、戒慎恐懼。說不定我們傻傻的被掌握還能夠安居樂業,把不自由當成一種自由是否明智呢?這要看個人的價值觀了。但假如人類的意志有一天也被掌控的話,就真的玩完了…
雨林 | 11/05/2007
這本書我以前也有看過耶~
我也很喜歡倪匡的作品
而這一本可以說是相當特別的作品。
因為就像你說的~
也許作者想要傳達的是現代的人,
不論是因為什麼因素,其實都是被控制的一群玩具而不自知。
其實有點像電影駭客任務一樣啦,
不過我想人們應該會有自覺不會任憑自己的思考幻想能力被外力所掌控啦。
因為人的思想跟幻想可以心之所向,
也許這一秒在山上,也許下一秒就跑到宇宙中一個莫名的星球了,所以啦,
希望我們都能好好的開發自己的思考幻想能力唷~^^
peirung | 12/05/2007
倪匡的玩具這本書我也很喜歡呢
看完會非常的震驚~~
perfect | 12/05/2007
經由你的心得,想去找書來看,也非常被你的文字魅力吸引..很棒!加油!
捧花阿嬤 | 12/05/2007
書名:中國陋俗
作者:徐鳳文、王昆江
出版社:實學社
當初會被這本書吸引,先是看到封面一個籠罩愁容的清代纏足女子,再來是目錄實在聳動,有童養媳、鬧洞房、斷袖癖、嫖客與名妓等,而且內頁圖文豐富,堪稱一絕,故買下毫不手軟!
說到淵遠流長的中國歷史,總是讓史學家又愛又恨,愛的是中國的確締造許多豐功偉業,諸如文學、藝術、建築、忠烈之士、兵法等等。恨的讓人牙癢癢則如一些現金看似可笑荒繆的習俗,而這些粗鄙之事在了解之後往往引來批鬥。而普便存在的陋俗,遇上了軍閥苛政、貪瀆官僚,就演變成一場大浩劫。這本書所探討的各種陋規對台灣並不陌生,我就先舉幾例來瞧瞧。
1. 纏足:這簡直是貶低女性的制度,痛恨之極!古代女生的腳應該很臭很不健康吧…奶奶輩的或許還有,但慶幸現在不用對女性施此酷刑了,否則我無法趕公車、捷運、考試鐘聲,更遑論失去一堆從事運動的機會。
2. 溺女:也就是重男輕女!剛出生之女嬰,可能被接生婆溺斃,在春秋戰國時,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劉備還說過:「弟兄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實在太詆毀女性了,不可否認的是重男輕女的觀念現今少數傳統家庭還是存在者,但比起古代已經改善太多了,我相信隨著時代進步會亦趨淡薄。
3. 貞節牌坊:男生再娶天經地義,女生再嫁淫穢不堪。所以守節一生是為榜樣。這簡直是遏止女性追求自由的魔箍啊。
4. 處女嗜好:這點我無從分析,因為至今仍有女多處女、處男情結之人。
5. 妻妾成群:現今法律只能一夫一妻,所以不會有這種狀況,但現在的新問題是外遇不斷及離婚率高,感覺一張結婚證書也無法保證什麼,單憑個人良心了。
6. 妓:古有藝妓、色妓。現在是沒那麼明目張膽,但是性交易還是比比皆是啊,只是在古代是合法的,只要老子有錢,就可去趟青樓風流一翻。
7. 辮子革命:它昇華為大清帝國的標誌,辮在國在,辮亡國亡。好一群沒有意志的奴隸啊,假設要我背負著頭可斷髮不可剃的使命,我寧可…。
8. 算命:古代舉凡大小事皆可算,一切依賴著算命仙的指使,毫無個人判斷力可言,實在可悲。現代算命風仍存在,但人民已經不若以往堅信了,頂多有它參考的價值,玩玩就好,不必太當真。
本書有十六項陋俗我才舉例了八項,其實內容很深入也有考據,只是被我寫起來好像很膚淺呢。有興趣的朋友自己去看看,裡頭有賽金花的照片唷!
捧花阿嬤 | 13/05/2007
書名:夢的解析
作者:佛洛伊德
出版社:志文出版社
我對夢的課題一直很有興趣,它彷彿不斷穿梭游離在有無意識之間,更有趣的是,我不時會發現某個片段好熟悉,可我卻沒有實體的印象,以致越來越混搖,所以說應該是夢帶給我的記憶,這種記憶拖的越久,就越難發現它是真實還是虛假。
精神分析的開山始祖佛洛伊德之夢的解析,讓我看到許多關於夢的理論,很多平時發出的疑問都有佐證可循,而夢和淺意識又息息相關,人之所以會做夢和思想有何關聯?夢到什麼東西又代表著什麼樣的暗示?有許多想探勘的根源或許會在這本書中找到。但不可否認,夢的解析有些觀點我持反對意見,像是夢裡事物都有它的象徵意義我就不苟同,因為他舉出的例子都是經過個案去研究,對我來說太制式化了,人的心思千百種,夢的起因又千百種,並非每個人都可套用在那個公式中,我對此雖抱持存疑之心,卻還是很佩服他的研究發現。
夢可謂極為複雜,就以我本人經驗,夜有所夢不代表日就有所思,而我夢到的東西在佛洛伊德的理論中可能顯得非常荒謬,甚至我從來沒他所說的那種念頭。但我卻很贊成作者所說的夢不合邏輯,多帶有幼稚與幻想色彩。
相較其他趣味性的解夢書,這本可能學術味濃厚了點,但可靠性又高了些,若看過佛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茂密的理論根據實在不容小覷),夢的解析應該比較符合一般人的胃口,從佛洛伊德的理論中也可學習到一些邏輯和探究方法,或許對思考是極有幫助的。
另外要額外說一點,常聽說什麼夢是什麼的預兆,對我來說是無稽之談,笑一笑就好,因為從小到大我做過無數的夢,也會好奇究竟代表什麼,可卻從來沒發生過,解夢過程的趣味性大過實用性,甚至回想夢的過程更是意猶未盡!在我看來夢或許可以用某些理論推衍原因、分析個人心理和情緒,但終究無法預測未來,若要把夢當成一種卜卦工具,千萬別當真。
雨林 | 13/05/2007
其實我覺得陋習其實世界都有~
在針對中國來說,可能是因為中華文化淵遠流長,也因此積習了許多現代人眼光所認為的各種陋習,而且這些習慣的相關思想其實到現在有部分還是持續影響著我們。
比如像是男尊女卑等等觀念,但是其實這種思想上的陋習其實西方也有。
舉例來說,在古歐洲部分貴族領主在某段時間一度持續初夜權的行使。
何謂初夜權?就是當領主領地上有新人要結婚時,新娘新婚的前一晚必須把自己的第一次獻給領主,而且這是領主應有的權利。
由此可知其實類似的陋習世界上皆有之,只不過因為西方女權運動較中國早了許多,因此才會讓多數人有錯誤的印象,不然為何西方的許多家族繼承人都只能是男性呢?
而針對中國的陋習,我沒看過書我不知道是否書中有提到,但是我認為中國最大的陋習就是自大。
經過幾千年歲月的累積,中國的確在文化、資源等方面佔有許多的優勢,也因此中國漸漸的自大了起來,總是認為自己是所謂的天朝上國,總要萬邦景仰、千國朝貢,而且慢慢的不思進取,將與傳統有違的思想斥之異端邪說,之後在清末更造成了中國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可以說這種陋習比其他陋習更加嚴重,影響也最大。
當然啦,我真的很慶幸生存在現代,最起碼一些較為誇張的陋習少了很多。
至於其實我覺得算命應該不太算是陋習啦,呵呵~在此我想提出點自己的小小見解啦。
中國在數千年歷史洪流中,發展出了屬於自己獨特的數術之術,包含了天文、星相、風水、堪與、八字、掌紋、面相甚至於傳說中的觀氣之術,這些其實我認為是屬於所謂的科學,因為那是在長時間,前人不斷的觀測、研究、歸納所研究出來的一種統計方式,將各種不同的狀況歸納出一種規則,來推斷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
其實這跟西方科學實驗結果是一樣的東西,舉例來說吧,最簡單的三角函數,那也是以前數學家不斷驗證、推斷、演算出的結果,其實本質上跟算命是一樣的,只不過三角函數是證明一些簡單的三角形性質,而算命是推算人的命運,也因此比較不為人所接受。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能夠慎用算命這門科學,其實我認為是對人生有幫助的。
小小淺見,讓大家做個參考嚕^^
昆蟲記
捧花阿嬤 | 07/05/2007
書名:昆蟲記8─法布爾傳
作者:法布爾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昆蟲記給我的感覺是一套很活躍的書,為什麼這麼說呢?相較其他的文史藝術類書籍,作著法布爾研究的範疇相當特別,是自然界的、昆蟲的、動態的、可更新的、具實驗性以及富有挑戰和趣味性的。
昆蟲記一套共有八本,前七本分別對不同的昆蟲做紀錄,而這次我詳讀的最後一本是法布爾傳─昆蟲詩人的一生。雖然我是城市中長大的孩子,但從小父母也不會剝屑我親近自然的機會,所以比起一般孩童而言,我對自然具有較高的敏銳度,也較不怕昆蟲,在這本書中不乏看見作著以童心的角度切入實驗,例如:「把死去的螽斯觸角和觸鬚剪掉後,蘭格道格穴蜂因為找不到可以拖拉的部位而束手無策,最後竟放棄獵物飛走了。」書裡的敘述有許多是法布爾老師自己的新發現,只有他才寫的出這樣精確、生動的內容。另外也可看出他將複雜的昆蟲生態和不可思議的生物本能,用優美的文字呈現出來。至於他的文筆可謂巧妙且平易近人,例如:「他伸手去抓蜻蜓的幼蟲,他的尾部立刻像噴射機似的噴水出來,咻!的一下就逃走了。」總之,看完這些書應該可以訓練出高感度的聯想力唷,不僅如此,在生活中也可以運用法布爾的步調替生態事件做紀錄。
我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它給我舒服的感覺,彷彿很輕盈、脫俗、沒有污染,在故事中認識小昆蟲,順便關心世界的微小物,比起一些庸碌的世俗雜事讓我開心太多了!尤其夏天要來了,喝杯沁涼的飲料,手捧著昆蟲記為不二選擇,而且還有可愛的小插圖使人心領神會,現在開始學著注意身旁會動的小東西,說不定其中就是昆蟲記中的主角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