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系列活動
閱讀馬拉松 | cir | 五月 03, 2007,12:41
想飛,接受大地的洗禮;
想玩,體驗世界的美好;
想讀,走遍書香的天下。
抒發內心感想,樂於和大家分享;
喜歡靜靜待在盒子裡咬文嚼字,享受書本給我的愉悅;
大家也找一個屬於自己的盒子,在裡面好好欣賞吧!
下一篇 | 上一篇 | 迴響 (7) | 閱讀 2858 次
淋羽 | 08/05/2007
書名:四十自述
作者:胡適
「詩國革命何自始,要須作詩如作文」
相信大家在國中課本裡都讀過胡適的文章,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就是他說的一句輕言:「娘(凉)什麼!老子都不老子呀。」
胡適先生所發起的白話運動,對於我國文壇史上的影響是極大的,也因為這樣的革命,讓我們現在能以簡單的白話方式來書寫文章及輕鬆愉快的閱讀。
本書屬胡適先生較晚期的作品,而內容描述著他從小的成長過程及青少年時期的轉變,算是一本回憶式的自傳。
裡面談及他最敬愛的母親,他所接受的教育,求學歷程,性格轉變等,一直發展到他考取公費留學而漂洋過海求學。
我頗欣賞他擁有自己的思想,不會隨波逐流,對於正確和錯誤的分別很清晰,並不會因為屈就於傳統或是迷信某種習俗,而影響自己的所作所為。像他的無神論也是個很令我敬佩的地方,不只是這樣,他還會求新求變,不斷提出假設,進而小心求證答案,這是一個很直得大家學習的地方。
「四十自述」是本非常經典的中國文學作品,大家不妨細細的品嚐,慢慢的吸收,絕對可以讓你滿載而歸。
淋羽 | 09/05/2007
書名: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撒哈拉大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位於非洲北部,氣候條件極其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長的地方之一。
要想在這種世界裡生存,是多麼艱困,多麼不容易啊!而這本書正描寫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點點滴滴,看她是如何與大自然搏鬥,如何在白天高溫難耐而夜晚冰如雪地的世界生存。她嚐盡快樂和痛苦、病痛的折磨、生死關頭、奇怪的習俗,甚至當起史懷哲,幫助很多沙哈拉威人。看著看著,我了解到原來沙漠世界是這麼的複雜多變,開啟了我對世界看法的另一扇窗。
看著她的故事,讓我感覺到,只要自己的心境和態度保持快樂、不怕困難、堅持,就算身處的環境極度惡劣,也可以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平時過慣了優渥生活,當真正面對貧脊時會變得想逃避,所以現在更應該好好珍惜手上有的,因為還有更多刻苦艱困的人在與大地奮鬥,只爲生存。
淋羽 | 10/05/2007
書名:最後六十天父子情
作者:亞蘭.維康德蘭
「當失去時才懂得珍惜」,但是一切都太遲了。
作者以第一人稱手法,自述他與父親之間的互動及深刻情感。由於父親被診斷出間皮瘤,一種由於吸進石綿所造成的胸膜癌,病期:兩個月。石綿充塞各處,它在空氣中飛竄,肉眼卻無法看見,不可辨識的纖維只有一根頭髮的四千倍小,侵入肺葉,像刺一樣攀附在胸膜上,攻城掠地。
其實在家庭的各物件都有石綿的蹤跡,在烤箱中、熨衣板上、鐵皮鍋底…等,甚至是戲院裡、游泳池內、醫院裡、辦公室內、在學校裡。每天在我們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數以萬計的微粒粉化在空氣中。
自從得了這個病之後,兒子與父親踏上了一段奇妙而難以言喻的旅程。他們的關係更親密,不在是陌生人,作者也體驗到面對家人死亡那種痛苦,自己的心也揪得緊緊。看到父親一天天變虛弱,日漸衰退,就像看著一朵花凋謝般,作者刻骨銘心。總是希望能把自己的活力、空氣注入父親體內,哪怕是一口氣也好,就為了能讓他舒服一點,不要備受折磨,然而,卻無能為力,因為再怎麼做都於事無補。短短的六十天,過去的回憶、累積的感情,全都對父親展露無遺,情感真摯。
書裡表達了親情可貴,人是脆弱的生物,親情永遠不能少,擁有家人是一輩子最幸福的事,當還擁有時一定要好好呵護珍惜,才不會留下無限的遺憾及後悔。
淋羽 | 11/05/2007
書名:紐約女人夜未眠
作者:琳恩.提曼
看到這本書的第一印象,以為裡面會是寫浪漫愛情故事,後來仔細閱讀,發現這是一本更讓我感到驚奇的書,完全超乎我的想像。
紐約女人指的是本書的主角:伊麗莎白,她是一位從事校對員工作的現代女性,對生活週遭事物有點憤世嫉俗,在者,對於「修正」工作的她,總是忍不住想糾正外面世界脫軌的一切-刻薄討厭的房東、家門前磕藥的癮君子、深夜對面開派對的鄰居、一群用垃圾桶砸車子的白痴、大清早發動車子的管理員….。
在接連失眠的夜晚,因無法忍受造因而湧現殺人來報復的念頭,伊麗莎白腦海中不斷產生各種幻想,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世界中,回憶起自己的過去,思考現在的生活,以及生命中的過客,在她的幻想世界裡,夜夜漫長。
在文章裡面還穿插了許多和內文無關的笑話,在主角的幻想世界裡偶爾走出來放鬆一下,總是能有會心一笑的感覺,和文章相互輝映,是個輕鬆的小品。
我擷取裡面一則讓大家看看:
「有個男子要遠行,託他的弟弟照顧好他的貓。後來他打電話回家問他的貓好不好,弟弟回答說,你的貓死了。哥哥問,你怎麼能這樣告訴我?你為何不讓我有個心理準備?你大可以說,你的貓跑走了,我會盡量去找,明天你再打電話回來。然後,當我又打電話過來問時,你可以敷衍我說貓在屋頂上。等到下一次我又打電話來問,這時你就可以跟我說我的貓死了。你該讓我有個心理準備的。他的弟弟說他很抱歉。幾年後,這名男子又出遠門去了。他打電話給弟弟,問候母親的情況。弟弟說,她在屋頂上。」
真的是一本充滿紐約風味的生活剪影,體驗到在紐約的生活,以及會遭遇到的人事物,是本讓人想一直探索的好書。
淋羽 | 12/05/2007
書名:47歲的蘇東坡,47的我
作者:蕭蕭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這不是正印證了你和我現在生活的情境?活在這世上,我們都只是天地萬物的過客啊!
九百一十一年前,蘇東坡在湖北黃岡縣,乘夜泛舟,寫下了他流傳千古的名作,那年他四十七歲。
蕭蕭說,能寫出這樣好文章,能有這樣一切的悟得,皆來自變與不變的思考。就像十七歲的你,變,再變,又變,才有二十七歲的成績。乒乓球大的芭樂,變,形變,種變,才有拳頭兩倍大的泰國芭樂。有「變」,宇宙形成才有了動力。
而世間也有某些不變的原則,水可以是溪水、河水、海水,可以是瀑布,可以結成冰,可以蒸發為水氣,不變的是水的本質水的元素,二氫一氧。
有了這些領悟,就會讓我思考到,現在不管如何變與不變,能生活好,吃得下,放得開,睡得飽,這也是種簡單的幸福。每當活到一個歲數時,重新回頭看看自己的過去,省思過去的所作所為,認清所作所為的正確性,這是一種必要的過程,也能讓自己成長很多。
「47歲的蘇東坡,47的我」只是這本書裡的其中一篇短文,這本書算是蕭蕭的手記文學,是蕭蕭在民國八十二年在中華日報發表的專欄作品,內容很多很多的短文,每一篇都很貼近生活週遭,看了都讓人有認同感,甚至有些會讓你哈哈大笑,真是本很有趣且內容豐富的書喔!
淋羽 | 13/05/2007
書名:上海1992
作者:徐杓瑩
這書算是作者寫自己的故事,述說她於1992年在上海的生活,內容生動且貼近心靈,注滿了她豐富的感情在裡面,讓人看了也會隨之動搖。
作者是一個出生於中國,而獨立成長於西方社會的女子,她二十歲披上了嫁紗,毅然放棄自由富裕的生活環境,隨夫婿來到世界最後的共產大國定居,傾向個人主義的她,我們看到了她是如何適應那片赤色的土地,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難,思想觀念的不同,以及跟夫婿的生活,她是如何的思鄉和寂寞,如何排解,這些都是精采的內容。
最喜歡裡面關於她是如何設計自己的閣樓,秉持著自己的理念,雖然一開始不是很順利,遇到了不好的師傅,將閣樓設計得亂七八糟;幸好後來重新找了好師傅,願意跟她溝通並且按照作者的意思去做,最後出來的成品,各位可想而知囉!書裡還有附照片,美得讓人會很羨慕她有個那麼棒的閣樓,自己也想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閣樓!
母親
淋羽 | 07/05/2007
書名:我的連體女兒右鳳左凰
作者:秦嘉惠
直接強烈的封面標題捕捉了我的目光…
對於連體人我也是充滿著好奇和關心,但我更想知道作為連體人母親的內心世界和處世態度。世人通常以怪物、妖魔、不祥的眼光來看待,永遠無法以正常心態接受,不過,有誰願意一出生就是這等模樣?全是上天造化,老天爺創造出來的人必定賦予使命來完成生命之路,大家都是特別的個體。連體姊妹生活辛苦,不放棄他們的母親更是偉大。
本書敘述著這位遊走於谷底、卻又堅強的母親,內心交織著愛與怨、自責與驕傲,對於自己的孩子不計代價關懷付出,即使身體有些殘缺,但永遠正面的心態教導卻讓她的孩子擁有美麗的人生色彩。因為生下了這對連體雙胞胎,作者從原本的幸福生活走向谷底,先是被婆家嫌棄,接著又失去了老公的愛,更要面對社會大眾奇怪異樣的眼光,裡面細細述說面臨絕望的邊緣以及如何克服困難,堅持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是沒有分別的,自信和勇氣讓大家看到一位母親掙脫刺網、擺脫艱苦,成功帶領自己的孩子走入花花世界。
扮演母親的角色真的不容易
而要扮演偉大的母親更不簡單
在媽媽的眼裡,我們永遠是她眼裡的一個寳,永遠是她心頭上的一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