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四月19
8)愛讀本--by 少女書
不過是幾聲無知少女的讀後無病呻吟,為的只是要賺金石堂的十張禮卷,就請各位看官勉強聽聽吧。
引用URL
回應文章
你是這個吧
《盲人打棒球》
陳芸英
盲人打棒球?盲人也會打棒球?看不到球要怎麼打?滿心疑惑看著編輯推薦的書:《盲人打棒球》,一個毫無辦法想像的世界,疑惑著這項運動,也疑惑著作者要怎麼在短短幾萬字內清楚描寫那視覺感官無法觸碰的世界,甚至是每一個揮棒擊球的瞬間?
橘色亮閃的書皮從我拿起它時,就已設下陷阱,我深深陷入盲棒的世界,陳芸英緩緩道出故事的開端,她說:「我對盲人充滿所有的好奇,他們怎麼走路?怎麼吃飯?怎麼工作?......他那看起來跟正常人一樣但事實卻不一樣的眼睛,究竟又經歷過哪些故事?」她從不知者的角度下筆,猶如我們這些充滿困惑的讀者,一字字寫來動人卻又不淪為八股狗血。
其中有一段是這麼寫的:
信宏的視力迅速消失,「我完全看不到了。」「那你還看得到我嗎?」信宏摸摸阿麗的臉,「看得到!」阿麗放心了,「看得到就好,把我的樣子印到你心裡,你要永遠記住哦,其他的東西看不到沒關係,我會幫你看。」信宏的視障已在阿麗心裡消失,她不在生日時許他「恢復光明」的願望,因為不論信宏看得到看不到,她一樣愛他......
還有一段描寫煥賢:
「你真的不會期待『看見』嗎?」「不會,」煥賢的答案堅決而肯定,「我覺得『看得到』也是一種很大的挑戰,跟明眼人剛失明一樣,很難適應。我一想到要張開眼睛看這世界,就會害怕。」沒看過這世界的煥賢,是因為不知道擁有視力的好處,所以不期待恢復光明?還是,他已經從聖經上得到安慰,認為「有形的東西是短暫的,無形的才能永恆不朽」?......
看到這,突然想起不知是誰說的,人生是無數個隨機變數拼湊而成,那麼我究竟是得到的多,還是失去的多呢?
閱畢,我闔上書本,閉起眼,試著想像那黑暗不知七彩的世界,我雙手四處摸索,我起身試走,一步,兩步,三步,正想著如何轉彎,卻「碰──」的一聲,膝蓋撞到床角腫起一大塊,有點喪氣,我只是想試著走到門旁,試著為自己倒杯水。
唔。
《傷心咖啡店之歌》
朱少麟,台北。
「馬蒂,翅膀長在妳的肩上,太在乎別人對於飛行姿勢的批評,所以妳飛不起來。」天生一副超凡拔俗的外貌,和一出生就衣食不憂,豪放灑脫的海安對故事主角馬蒂說。
故事從馬蒂的憂愁煩悶開始絮起,馬蒂對一成不變的生活感到無奈不解,她辭去工作,在某天颱風掃亂市街頭的下午,馬蒂走進傷心咖啡店,認識了脫俗的海安、尋找到人生目標的吉兒、汲汲於金錢的藤條、癡情俊俏的小葉,還有善解人意的素園。至於內容我就不想多講了,還請各位有興趣的看棺自己去細瞧吧?
我想講講我的感想,書上的結局是很令人錯愕的,好像人的死,世事的變故就是如此隨機沒有預告,我想到張大春於尋人啟事序言,「人生在世,錯過的要比經歷的事多、而且有意思;至於所謂經歷的事,則百分之百純屬偶然而已。」這幾乎是我全部的信仰了,究竟我是得到的多,還是失去的多呢?
離題了。
我好像也常陷入海蒂的煩惱裡,那種沒有答案掙脫不了的困惑,因為對現實的不滿足,不甘於現狀的憤恨,想要離開卻又在乎別人的想法,「活在別人的價值觀中」,真是諷刺啊。如果說真缺乏了什麼,或許就是「勇氣」吧?
看完《傷心咖啡店之歌》,有股什麼在胸口就要滿溢出來似的,我很高興,我不用努力從自身飛離自己,我熱愛每個當下的自己,至少,我已漸漸找到自己的目標,人生的方向。
恭喜妳找到自我
這是一本我相當喜歡的小說
《繼父》
宮部美幸。
「請當我們的爸爸……如果你不想進監獄的話。」
這一行字頓時吸引在書局裡閒晃的我,隨手一翻,宮部美幸式的說故事手法讓我無法移開目光,立刻衝到櫃檯結帳,跑回宿舍好好細細咀嚼。
書中描寫一名專業的小偷,為偷一位豪宅之女的財產,爬到隔鄰的屋頂上,卻不小心被飄過的雷雲擊中,摔落屋底的他,睜眼一看卻是一對被親生父母拋棄的雙胞胎。在暴風雨夜晚掉到人家屋裡的小偷,被威脅他當兩人的父親,無奈之際,只好就範當起免費的爸爸......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宮部美幸不是因循制式的作家,她富滿創意的小說筆法,加上極具張力的劇情,非常適合想找個什麼來放鬆心情的看棺們。另外值得一題的是,宮部美幸既然被人稱譽為「作品安定感與期待度媲美史蒂芬‧金」的作家,當然作品裡也揉合令人屏息緊張的推理劇情,但卻不如一般的推理小說般過於驚悚,非常值得大家一看。
《鱷魚手記》
邱妙津
這本可是說是已逝作家邱妙津最為成熟之作,內容描寫她大學四年與女子間的情感。
因同性性愛欲望的不可能實現、認同的難以建立,主角屢屢躑躇於分手與繼續之間,一再與書中另一主角水伶大玩躲貓貓遊戲,然而她究竟在躲避些什麼呢?其實不難理解,主角害怕面對同志認同的延宕措施,於是一再逃避。當鱷魚決定褪去鱷魚皮的時候,她必須經歷過一番剝皮的痛覺,才能重生。
邱妙津在書裡寫過一段話:
「從前,我相信每個男人一生中在深處都會有一個關於女人的『原型』,他最愛的就是那個最像他『原型』的女人。雖然我是個女人,但是我深處的『原型』也是關於女人。一個『原型』的女人,如高峰冰寒地凍瀕死之際升起最美的幻覺般,潛進我的現實又逸出。我相信這就是人生絕美的『原型』,如此相信四年。」〈第十頁〉
這對我來說,是最為之震撼的一段話了。
另外,我更喜歡的是邱妙津寫的小說集:《鬼的狂歡》及《寂寞的群眾》,至於她寫的《蒙瑪特遺書》就過為哀傷了,每每翻閱總有一股極為黑暗的負面情緒壓迫而來(此書為作者於法國巴黎自殺前之遺作)
《如何閱讀一本書》
Mortimer J.Adler及Charles van Doren
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還需要人教導嗎?《如何閱讀一本書》裡頭分四篇二十二個章節,並兩篇附錄。初看完一遍後,我感到莫大的懊悔,如果我曾早個幾年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不是就會省去許多在「閱讀」上的冤枉路?它讓我在閱讀上,得到更深的領悟與印證,許多技巧都能在我新接觸一本書時用上。
如同作者在第七章所說:「每本書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做為一個分析閱讀的讀者,你的責任就是要找出這個骨架。一本書在你面前時,肌肉包著骨頭,衣服裹著肌肉,可以說是盛裝而來。你不用揭開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柔軟外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雙X光般的透視眼來看這本書,因為那是你了解一本書,掌握其股架的基礎。」它不僅接會我怎麼解剖並理解每一本我所閱讀的書,更告訴我不同類書籍間所應使用的技巧,獲益良多,是我唯一能說的吧。
《擊壤歌》
朱天心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在我剛進雄女的時候,對未來正滿是憧景,朱天心在書裡寫著她三年來的點點滴滴,所思所想,還有些年少輕狂的抱負。其中最有趣的一段,是朱天心被教官叫到教官室裡詢問,教官問朱說,班上有名天天遲到的女同學,朱既然是班長,要好好督促那名遲到不上進的同學,並問朱說那名同學叫什麼名字?只見朱天心極為靦腆的對教官說,那人就是她。我看到此處,不禁哈哈大笑。
書到末尾,是朱天心高三的日子,每天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卻不見她在書中描寫出種種哀怨不滿的情緒,而是以其幽默風趣的文筆自我解嘲,擊壤歌讀來活潑生動,每一篇每一篇都可想見朱在學生時代的神情。在書裡最後一段,寫朱要參加聯考前夕,站在總統府前的大道,對著發願自己要像那大鵬鳥,一飛就是九萬里,其豪心及其壯志,深深感動了我。這本書其實是朱天心高中三年來集結而成的日記,一上大學就出版印刷成冊,對朱的文筆實在敬佩非凡。
推薦大家一讀。
無意中看到這個地方..也看了許多人的介紹!
覺得你推薦的書挺有趣的~
不過鱷魚日記讓我頗想看的..雖然對於同志類話題沒興趣,不過看了你的介紹讓我覺得漫想看一看她寫的書呢!
《惡女書》
陳雪,九十年代女同志文學經典,短篇小說集。
第一次聽到書名是在高中,那時懵懵懂懂只知道有個作家叫陳雪,兩個字的作家,書裡描寫女同志的情欲,可能詭異離奇,可能是個無法想像的世界,女生與女生之間會有怎樣的情欲流動?
我抱著忐忑的心開啟書頁,一頁兩頁,四篇愛欲流轉的文章即蹦入眼前。《天使遺落的翅膀》、《異色之屋》、《夜的迷宮》還有《貓死了之後》,陳雪的文字像蝴蝶翅膀一直飛呀飛的,我被銀粉閃得昏了頭,深深迷戀在她每一字每一句的愛欲流轉,女生和女生之間怎麼也能那麼美呢,那些在理性生活中受壓制的,失去正當性的情感,在陳雪的字裡行間書展開來,像是沸水中的茶葉緩緩綻放肢體與香味,我情不自盡地一直往下讀去,一刻也不得停。
書裡有那麼一句話:「是的,我們相愛,以只有我們能解讀的方式相愛。」一語道盡世上所有的情感,性別只是個人造的界線,誰說同性之間的愛情就不叫愛了呢?只是你們不懂,我們不懂,愛情只是兩個人之間的細膩情事,沒有人懂得的,也沒有人可以妄下評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