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四月19
10)buring看的書..--by buring
我是buring..
看的書種類侷限又隨便..
不過..
既然有緣分..
就一起討論這本書吧..
引用URL
回應文章
今天的書是「奈米獵殺」,作者是麥克.克萊頓;譯者是洪蘭,遠流出版社。
這本書應該算是本科幻小說,內容跟這幾年火紅的奈米科技有關。這本書描述研發奈米科技卻失去對科技的控制,造成一場讓人驚悚的悲劇。
看完這本書之後,人類跟科技之間的關係深深地進入我的腦海。人類憑藉著獨特的智慧,開發出許多科技;並且運用這些科技,改善了人類生活。但是,根據以往的經驗,科技帶來的,通常是一開始的好處便利;後面慢慢地,總是會有些「副作用」顯現。而且,經驗法則告訴我們,這「副作用」,總是會把那些好處給沖銷掉;例如說DDT,例如說冷氣冷煤。這本書裡面的奈米科技也是如此。
發人省思的地方就在這裡。用這些科技,的確會給社會帶來進步跟便利。可這後面所要付出的成本,可能要十數年或是千百年之後,才會讓我們(其實是後代子孫啦)說出,早之如此,何必當初之類的後悔話語。
可問題來了。這些科技的開發,是那些高科技人才所主導。而這其中每位開發人員也都是高學歷的精英份子,怎麼會開發出這樣有不良效果的科技呢?再者,科技的使用,也要經過一連串的測試,經過專業評估核可,才可以讓大眾使用。若是這樣的情況,又怎麼會讓這不良的科技進入市場呢?
我認為,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科技業界也不知道會帶來不良後果,另一個則是因為金錢考量。
在第一個狀況之下,我們只能期望我們的科技領域智識可以更加進步。至於第二種情況,我們也只能期望。期望那些有決定權的人有多點良心了。
很多事情,思索到最後,你會發現,「良心」還有「道德」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也不是說那些人犯下多少千夫所指,應當被視為過街老鼠的罪行;只是,當你知道某些事情,你就會覺得,這個世界上,如果不要那麼看重利益,或許世界就會美好多了。
這樣講或許有點遠了,也或許太大道理了點,畢竟這只是本小說。不過看了書,胡思亂想一下,不也是不錯嗎?
今天buring要跟大家介紹的是「時間之女(The Daughter of Time)」;
作者:約瑟芬.鐵伊 Josephine Tey。
這本書我看過兩種譯本,一種是遠流出版社謀殺專門店的版本,另個則是臉譜出版社約瑟芬.鐵伊推理小說全集的版本。兩個版本的中文譯名不同—遠流的是「時間之女」,臉譜則是「時間的女兒」—但內容是一樣的。不過我認為謀殺專門店版本翻譯的比較好,比較推薦大家看這個版本。
書名來自於英國的古諺:「事實是時間的女兒」,the truth is the daughter of time. 我們可以由書名隱藏的意義隱約知道這本書想要講的,應該不只是個推理小說,不只是偵探組織線索利用邏輯分析找到兇手的書而已。作者應該另有涵義才是。
事實上,約瑟芬.鐵伊的確有另外的意思,而且還帶著點指控的意味在。指控啥呢?我認為,這本書,是鐵伊拿來指控人類某種程度上的不良天性的。
內容大意怎麼樣基於道德原則不可說,我想說的是書裡面講到一個名詞:「湯尼潘地」。這「湯尼潘地」原本是個地名;後來在書裡面,主角格蘭特把在這地方發生的事情稱做「湯尼潘地事件」,並且衍生出另個意思:那些不實卻被世俗所深信不疑的傳言。
我們可以由書裡面,格蘭特以及他的朋友不斷發覺的湯尼潘地事件看出,這個世界上,所謂的「事實」,好像不是指絕對性存在的客觀事件;相反地,「事實」指的應該是,在大眾的眼中,怎麼看待這件事,怎麼在腦海中,寫下這件「事實」。
看到這裡,不勝唏噓。
在我們週遭,尤其是現在的台灣社會,無論是腦殘媒體造成的亂象,或是白痴視聽大眾接受的資訊亂流,都做出許多潘尼湯地事件。政治性強烈點,例如二二八事件,例如三一九槍擊案;比較普通,例如最近的李雙全案。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跳出一項新的說法,而大眾輿論就根據這「可靠消息來源指出」的說法,開始施加壓力,「希望真相趕緊水落石出!」;可你看看,不都是落得個事與願違的結局嗎?
我個人覺得更可怕還在後頭。書裡面提到的湯瑪士摩爾,現實世界中被譽為英國政治史上第一賢相,卻在這本書裡面被視為向利益低頭的獐頭鼠目小人臉的渾蛋。可怕的當然不是做古已久的湯瑪士爵士啦,而是這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歷史,始終是當權者的武器啊。摩爾寫的東西,這幾百年來被視為圭臬,將理察三世塑造成所有字典中骯髒污穢卑鄙小人的同義詞;但是鐵伊在書裡面提到,已經不只一人幫理察三世提出有證有據,推理合乎邏輯的平反,所換來的,卻是有如孫文先生說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大眾總還是不能接受這樣落差太大的想法,而偏向安定:「三四百年誰宰了誰重要嗎?現在吃飽才比較重要吧!」;但是我就是害怕這股因循苟且的心態啊。
對我而言,這股可怕最嚴重的地方在於,到底我的思想中,有沒有如此根深蒂固的湯尼潘地事件呢?而我,是否又有那份勇氣,敢於對抗那不正確的表象,接受那可能讓人不敢相信,無法接受的事實呢?
這,我不知道。
但是,這本書之後,面對一些資訊時,我不時會提醒自己,想想「時間之女」吧。
我不知道鐵伊寫這本書的時候,有沒有想要改變世人的想法。可我知道,這本書,多多少少影響了我面對外來資訊的判准。或許有點往自己臉上貼金,可我想,如果世界上多幾個跟我一樣被時間之女所影響,而願意用比較多元的角度去看待事情,進而可以有追求事實的勇氣(慚愧的是,我似乎還不具備這項特質),鐵伊應該覺得寫這本書並沒有白費。不論如何,我認為,鐵伊應該為這本書感到驕傲的;我想,她也的確是。
好吧…今天這篇文,與其說是看一本書的讀書心得,不如說是對於作者以及系列書籍的讀後感想。
今天的主角是阿嘉沙.克莉絲蒂,讓全世界因她文字而瘋狂的謀殺天后。
會想寫克莉絲蒂,起因於昨天的那篇「時間之女」。寫時間之女的約瑟芬.鐵伊跟克莉絲蒂以及另一位推理小說名家桃樂賽.謝爾絲齊名,三人被稱為古典推理第二黃金期三大女傑。三人當中,謝爾絲的大作我還沒有看過,其餘二人的作品看的雖然不多,卻也都有接觸。所以昨天時間之女結束之後,跳入腦海的就是克莉絲蒂這個名字。
會接觸克莉絲蒂,其實也算是因緣巧合。大約四年前,我高三。台北世貿舉辦國際書展,趁著寒假剛結束剛開學的空檔,我就跑去世貿湊湊熱鬧。逛啊逛著,聽到一個常常在電視廣告中出現的聲音。是名導演吳念真正在講座中發言。當下就進去聽聽看吳導演在講啥,也順便休息休息一番。原來那個時候遠流出版要重新發表克莉絲蒂的作品,而吳導演是這個企劃案的策劃人,所以就讓吳導演開講對於克莉絲蒂其人其作品的看法。在那個當下,我對克莉絲蒂是沒有任何概念的。我也不知道這位照片看起來氣質優雅的女性,居然是出書近百種,發行二十億冊的「謀殺天后」。我也只是想要看看,名人推薦的書,是否真的那麼有意思。
也就是那短短的二十分鐘跟後來花了三百多塊錢買的三本書,讓我再次,也是真正地進入推理類型小說的世界中。
克莉絲蒂作品的產量跟昨天介紹的鐵伊完全不同,如同之前所提的出書近百種,克莉絲蒂的創造力非常驚人。但讓人同樣印象深刻的,則是即便如此多本著作,卻保持著新鮮性,讓讀者願意一看再看而不感厭煩或是老套,這,就要歸功於克莉絲蒂書寫的功力了。將發行二十億冊的功勞全部攬在書寫能力上似乎也不太對。克莉絲蒂的故事設計也是一絕。這方面由她的小說多次被改編成電視電影劇本就可以看出。通順的故事加上高超的寫作能力,全球發行量第二(僅次於聖經)的頭銜就是這樣輕易地讓她摘下了。
克莉絲蒂的小說中,除了傳統推理小說要求的嚴謹證據推理之外,對於心理情境的詳細描寫,是其他傳統推理小說所沒有的,這也是克莉絲蒂小說讓人手不釋卷的原因之一。我想,就用吳導在遠流出版的克莉絲蒂小說中的一番話作為今天的結尾吧:「克莉絲蒂再度優雅地撕破一個高貴知識份子的假面具,她的手法簡單,那手法叫通俗,絕對自覺的通俗,無以倫比、無法招架的功力。」。
推薦書單:
十個小黑人(童謠謀殺案)—我最愛的克莉絲蒂小說,看完之後有如坐完一趟雲霄飛車的快感與刺激。
ABC謀殺案—經典案件,謀殺手法高明。
羅傑.艾克洛命案—在這本書裡面,克莉絲蒂高超的寫作手法完全呈現在眼前。
東方快車謀殺案—克莉絲蒂最讓人耳熟能詳的作品,改編成電影劇本,大受歡迎。
今天要分享的書…嗯…可能會被認為不算書吧…不過…難得有這個機會…我決定要任性了…
今天的讀書心得,讀的是漫畫書,<<火鳳燎原>>,作者:陳某,東立出版社。
或許會有人說,漫畫書不算書,不夠正式云云…但是請你看完我這篇,請去翻翻火鳳燎原之後,再好好想想…漫畫書真的不行嗎?
好,來。
火鳳燎原講的是三國的故事。
這些精采的故事,發生距離現在一千八百年的東漢末期。原本是紀錄在西晉陳壽寫的三國志中;後來在元末明出的羅貫中編寫之下,把在眾多說書人口中流傳已久的三國故事,寫成後來只要是中國人就知道的一本書,章回小說:「三國演義」。最近的二十年,日本光榮公司出版的三國誌系列遊戲,風靡中港台日;這個遊戲,讓許多不讀書,不讀古籍的人,願意去接觸三國演義;相反地,看看最近文言文要刪減的爭議,讓人不禁想要搖頭了。這些遊戲可以讓人多讀一點書,多看點半白話,半文言的文章,也算是功勞一件吧,哈哈。
不過也因為這樣的情況,造成大家對三國人物以及三國故事有著深刻的刻板印象。陳某對火鳳燎原的創造理念卻是,不想要繼續讓演義還有遊戲設定牽著鼻子走;他想要由他認為三國時代最後的勝利者—司馬懿的角度出發,來看看這些精采絕倫的三國故事。光是這一點,火鳳燎原就值得一看。從非魏蜀吳的角度,從司馬懿的角度,從陳某的角度,火鳳燎原給了我另外一個面貌的三國故事,給了我一個更多想像力的三國世界。
舉例來說好了,大家都知道,呂布,一個傳奇性的人物,武勇蓋世卻智謀低下。但是在火鳳燎原中,呂布,不再是那個笨笨的,智謀值只有三十的傢伙。他可是「董卓軍第二軍師 大漢溫侯 呂布」,一個「不是人」的怪物。陳某的理論是,如果真的是空有一身蠻力,卻沒有與之相配的計謀能力,怎麼可能可以連戰皆捷?怎麼可以萬夫莫敵?
說老實話,在火鳳燎原之前,我真的沒有想過這種可能性。但是,回頭想想,這個理論,非常符合邏輯。只是空有一身蠻力的人,為什麼可以被稱為戰神?為什麼可以讓諸名將連番吃鱉呢?所以呂布一定也有讓人難以望其項背的計謀能力。那麼,怎麼史書上總是有那些有用無謀的連勝將軍呢?陳某又給了個理論,水鏡老師的士氣論:戰爭,是一場兵士士氣的鬥爭。重點在於「貶敵抬己」。
所以水鏡兵法有云:
「貶敵抬己,其法有三。
其一,敵將初勝者,貶己方武將魯莽。
其二,敵將多勝者,貶己方軍師擇地失當,氣候預測錯誤。
其三,敵將常勝者,貶敵將將領有勇無謀。」
這些我沒有想過的想法,都讓我開了眼界;原來,三國故事是可以這樣解釋,這樣演義的。
火鳳燎原吸引我的另個原因,就是陳某的劇本。
陳某的劇本寫的好。除了上述的新觀點新想法,他對於「計謀」的描寫,更是利害。可能是我不夠聰明,許多精采的戰役計謀,我可要看過兩三次才可以懂得箇中奧妙。這正是火鳳燎原精采的地方:計謀主宰了一切。敵人的每個舉動,都是有目的的。制敵獲勝的唯一方法,不再是武力,而是令人心驚膽顫的「計謀」。
漫畫的分鏡對於漫畫的表現有著相當大的影響。而陳某的分鏡是另外一個讓火鳳燎原如此吸引我的因素。陳某這個傢伙很喜歡用「黑頁」。這黑頁是指單頁上只有黑色畫面,另外帶有著幾句對白;一般來說,這些對白,剛剛好就是那一段裡面讓你讚嘆的那幾句總結。
我的文采不好,沒能把火鳳燎原的精采之處介紹給大家。但是我真的希望大家可以去看看這套漫畫。你就可以知道,漫畫除了娛樂性,還是有些啟發性的。希望大家可以進入火鳳燎原的世界中,大家一起享受這充滿想像力的三國世界。
其實這最後兩天的主題,我老早已經決定好了。
唐諾。
今天的書是「唐諾看NBA」還有「唐諾談NBA」。這兩本書已經有點年月了,手頭上的這兩本,一本是1993年,另一本則是1997年。那我又為啥要講這兩本書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就是因為這兩本書才認識唐諾的。而對我來說,認識唐諾,很有可能是我一生中的大事之一。
唐諾看NBA是1993年出版,這本書對唐諾個人而言也是重要的一本書;這是他首次用唐諾作為筆名出版的書,也是首次讓大家瞧見這種以往沒有見過的風格。唐諾的文字有種魔力,讓我深深為之著迷,甚至是我效仿的對象。可惜我才疏學淺,沒辦法寫出這樣的文字;不過大家就忍著點,看完這兩天的文,就當被我騙了也好,翻翻這幾本書,一定會有收穫的。
嗯…由書名來看,很清楚的可以知道,這是在說NBA的書。NBA指的是美國職業籃球聯盟,是全世界籃球選手的最高競技殿堂。這幾年,運動行銷在台灣非常流行;而其中佔了最大宗的就是NBA了。先前有講過,這是十多年前的書了;我們也知道,籃球選手的選手生涯不長;整個環境變遷也是越來越快速。這本書中所提到的人、事、物,也都物換星移,滄海桑田,不再一樣了。可唐諾的文字,讓我有如又回到十多年那個時候;每段故事,每個動作都如影像重播般地,在眼前浮現。
唐諾寫文的功力,相信我,是有目共睹的好。
我認為,由這兩本書入手,作為閱讀唐諾的開始,是比較好的。這兩本書,跟後來唐諾的書相比,沒有那麼多相對沉重的人生哲學,沒有那麼多相對嚴肅理想抱負(這不是說後面的都是些八股文,只是比較性的說法而已);但是很輕鬆地,你就可以進入那個氛圍,讓你的心情不自覺的好起來,享受唐諾的文字。
真的,唐諾真的很好看。花點時間,你會知道,我沒騙人。
今天要說的書,是唐諾的推理小說導讀選,一二兩本,印刻出版。
開始看推理偵探小說,是由福爾摩斯看起,在小學的時候,看的是兒童版本的。就這樣一路到高三,接觸到克莉絲蒂,才開始我比較大量閱讀偵探小說的時期。一段時間之後,接觸到勞倫斯.卜洛克的小說雅賊系列還有史卡德系列,臉譜出版。這兩個系列在正文前,都有唐諾寫的導讀。這些導讀都很精采。我本以為只有這兩個系列有導讀,卻無意之間在圖書館發現這兩本導讀選,我才知道,唐諾的導讀,不只限於雅賊跟史卡德。也重新認識了唐諾。
唐諾是個知識份子。而且是個有理想抱負,想要為這個世界盡一份心力的知識份子。這是我看完這些導讀之後的感想。
在這些導讀中,你找不到太多的劇情介紹;除了基於不應該事先透露故事結局的職業道德考量之外,我想,唐諾是想講些什麼事的。他想講的事情,是他用他的道德理想、學識品德去判斷,去分析,找到點東西,寫出來,給讀者們看。他的目的,應該是希望可以把他認為的美好事物,分享給大家。順便給我們這些很少好好看本書的懶惰人,一頓,嗯,教訓。
說實話,其實想要完全了解讀懂唐諾的書,我是有點力有未逮。我的感想是,真想把唐諾的書讀懂,除了你引經據典的能力要很強—亦即要看過夠多書,有過夠多思考—之外,你還要有點經歷過這亂七八糟社會之後,存在你身上的,嗯,就稱為社會歷練吧。
唐諾是個中年人,根據他的作品,你可以很合理地懷疑他是由文藝青年一路成長到現在經歷混亂世局的中年人。這種人,總是會有主流以外另一套看待世界的觀點。而相信我,唐諾的觀點,是有其獨到之處的。
好的東西不需太多的廣告宣傳。我相信唐諾的文就是好東西之一。我知道我的文章不好,沒有吸引力;但是請相信我,真的,用心看唐諾,你會看見一個新的世界。
七天中的第一本書,就先來本小書吧…
書名:失落的一角會見大圓滿
作者:謝爾.希爾弗斯坦Shel Silverstein
譯者:鍾文音
這是本以簡單線條跟圖案,配上簡單的文字,共同建構出一本讓人深深思考的書。
這本書在高中的時候看過一次,是家政課的時候,老師印給我們看的…
不過對活在男生班跟女生有點距離而且明顯不懂戀愛這件事的我來說…有印象,不過也就是印象罷了。
這回春假前幾天,閒逛圖書館想借幾本書看看,又看見了這本印象不深的書,順手拿了就再看了一次
果然啊,人是會長大的。經過這幾年,再次看見這本書,也是有了點感觸啊。
有句話說:當你成為可以忍受孤獨的人,再去追求感情。這本書,似乎也有這樣的意思。
我覺得,多數的人,面對感情,都很像書裡面那塊小角落,一直在尋找那塊適合自己,因為自己而完整的「另一半」。也發生那小角落在書裡面碰到的事情。一路上,跌跌撞撞地,小角落面對了一堆鳥事。仔細想想,怎麼好像就是發生在自己還有週遭好友身上的那些事情;而小角落那些不用長篇大論的訴說就讓你可以感受的無奈,不也是咱們碰見這類事情會有的心情寫照嗎?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當小角落碰上大圓滿的那一段。讓我體會到,獨立,找到自我,才可以有機會追求更高的境界。這樣講或許有點模糊,不過我想當你看完這本書,你就會知道我在說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