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四月19

18)我的四分之四--by jiani 孩子??

在我的四分之四,沒有什麼人生大道理。
只有要比上一秒更珍惜,哪怕只是一花一木。
大學生涯即將邁入尾聲,四分之四也即將劃下終點。
在這倒數的日子,想為自己更增添回憶。
我所閱讀的書,我的感想不會有什麼大道理。
只是分享自己所讀、所思考的。

Posted by cir at 15:44  迴響 (7)引用 (0) │ (閱讀 1968 次) │ 閱讀馬拉松

引用URL

http://blog.lib.tku.edu.tw/trackback.php?id=420

回應文章

書名:地圖女孩與鯨魚男孩
作者:王淑芬

如果會看青少年圖書的,應該會對這個作者不陌生,只是她的作品多數是走趣味路線。

我要介紹的這本書跟她其他的書風格算是差頗多的,由於寫給青少年的原因,雖然有一點愛情的成分在,也是很單純的友情到可能是愛情?

張靜來自一個小鄉鎮,在城市的一流中學顯得格格不入,就如同小學老師一路的評語:『聰明、惜太驕傲、不合群』。他一直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直到母親的離開,她知道她是用聰明、驕傲、來掩飾她的自卑。
她以為她是高空盤旋的鷹,其實她是溺在池中的小雞。
她喜歡地圖,因為地圖可以帶他到任何地方,而老戴總是跟他說『想去任何地方不一定要帶地圖』。

戴立德有個優秀的姐姐,活在優秀的姐姐下,更加膽怯呆蠢。
最喜歡的是海洋動物,書中提到:『藍鯨是地球上體型最大的動物』更加迷上這一種龐大的哺乳類,因為覺得藍鯨的大才能彌補他的渺小。
他覺得優秀的姐姐就是藍鯨。而張靜則是抹香鯨,因為抹香鯨有刻有史來以最大的腦袋。

優秀的姐姐發生了意外,他才知道不是他依賴著姐姐,是姐姐依賴著他。
因為姐姐發生意外,他要幫她照下這世界的美好。
因為姐姐的意外,要到國外接受醫療,他離開了張靜。
毫不懷疑的告訴她,無論如何『我永遠第一個想起你』。

故事安排他們整整十年都失去了聯絡,時間並未拉遠對彼此的記憶。
老戴確定他永遠還是第一個想起她。
她想過千百種相遇的情況,唯一相同的就是問他『你還會第一個想起我嗎?』

故事安排他們相遇,但這會是結果了嗎?

我們是否忽略了身邊的第一個想起的人,或是第一個想起你的人?
無論是哪一種,別忘記那時候的悸動,應該加以珍惜。
故事的安排手法,右邊翻起是女孩的角度,左邊翻起是男孩的角度。
故事雖單純,並非單單的愛情,對我們而言,你是否有不該放下,卻放下的友情?

Posted by JIANI 孩子?? at 23/04/2006, 01:21

書名:山豬‧飛鼠‧撒可努
作者:亞榮隆‧撒可努
『有人問山豬、飛鼠我知道是什麼動物,但是撒可努是什麼動物,我沒有看過呢?』
這時我會指著自己笑笑的說『我就是撒可努啦!』
高中的時候,很巧的ㄧ間寢室,六個人裡面就有四個是原住民,所以對於排灣族的印象、好感也是從那開始。
撒可努是排灣族,遠在台東的香蘭部落,因為地理位置受到其他的族群影響甚大,特別是阿美族及卑南族,之後更是受到了基督教的影響。
在這樣的環境下,更可貴的是更加想要找回自己真正的文化,
撒可努的妻子有著不像平地人的外表,但是她卻不知道自己既然不是漢人,那會是什麼呢??與撒可努找文獻、問耆老,知道了自己是追鹿人的子民(西拉雅族)。
年老的阿媽,時間並未帶走阿媽任何的記憶,阿媽都記得『我是番仔,不是漢人,我不要做漢人‧‧‧』

所以我對目前宣導原住民改為自己的部落名,還滿樂見的。

文中最感動的是撒可努和他妻子堅持舉行傳統的排灣族婚禮,希望重建部落的文化,過程很艱辛,還受到父親的一番阻撓,甚至口出惡言,說他們不會有幸福的,對於將父親是為自己最崇拜的人撒可努,心中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婚禮過後部落的老人家說:『看到你的婚禮,讓我想起了我們以前的生活。』年輕人說:『我以後也要跟你一樣的結婚方式。』找回自己的文化過程艱辛,但相信時間可以讓巴卡羅的排灣族重新站起來,活在自己的文化裡。

Posted by JIANI 孩子?? at 24/04/2006, 01:26

這個寶寶是全台灣最有名的寶寶,因為她有一個有名的媽媽,
有名的媽媽認識一堆他要叫阿姨、叔叔的人物,
這些阿姨叔叔有名的程度,也不會比媽媽遜。
所以她還沒出生之前,就已經有人寫了一本書,
跟她討論一些大人都不懂的事情,
更甚於經歷了兩個世紀的人也不一定懂的事情。

文中,寶寶的蔡叔叔跟她探討了關於這個世界的很多事。
有好的事情、有不好的事情,但沒有特別要求寶寶要變成怎麼樣的人,正如同書封寫著『親愛的寶寶,你的人生就是你的,你感覺到風時,風才在吹;你把宇宙放進你心哩,宇宙才存在。』

有些事情是我們明明知道的事情,但是又喜歡問,
例如:『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你要做什麼?』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為什麼一定要想一定要做什麼?,為什麼我們總是想做什麼?』

有些我們討厭的事情,卻創造了它。
例如:『星期一』
『我們討厭星期一的到來,卻創造了星期一,那如果說我們那麼討厭星期一,為什麼不能安排星期一,一個月、一年再來?』『寶寶,我不知道』

這一本書,沒有很深的學問,但是每一個都是我們理所當然,
但是又說不出個為什麼它理所當然。
會讓你多多思考一些簡單沒有答案的問題,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唷!

Posted by JIANI 孩子?? at 25/04/2006, 02:18

X的悲劇、Y的悲劇、Z的悲劇
作者:艾勒里‧昆恩

這是三本書,看的順序建議不是先是Z的悲劇,就不會突兀。
如果看偵探小說的,就會對這個作者不陌生的。
雖然有些人會批評他的結構不完整,有破綻。
只要看的高興,自己喜歡就可以了,我是這麼想著。 ;)

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Y的悲劇,不知有沒記錯10大偵探小說,它有名列其中。
Y的悲劇敘述著一個瘋狂的家族的故事,說他瘋狂可能不為過。一整個家族,是基因嗎?或是什麼因子,出乎意料的安排。

最經典的原因,是沒有所謂的動機,
如果硬要說什麼動機人物,那個人也已經死亡了,總不可能說,死而復生的吧!
雖然真正的兇手讓我覺得很質疑,他真的能夠獨立達成這些事嗎?

文中的偵探,是一個退休的莎劇演員,所以他在推理過程中,
總是會引用莎劇的台詞,十分有趣。

這一本書,我覺得算是偵探小說中,易入門的。
有興趣的看看倒是不至於難懂。 :)

Posted by JIANI 孩子?? at 26/04/2006, 13:44

書名:富爸爸,窮爸爸
作者:羅伯特‧T‧清崎&莎朗‧L‧萊希特

這一本書,從1999年以來,一直都很有名,文中提到的老鼠賽跑的陷阱,倒是有被國內的某家保險業者引進,屬規劃財務必須先知道的事情,可以先解除對於理財以及投資方面的迷思。

這個遊戲有機會玩的可以試試,先說說我玩的感想吧!一開始會先決定自己的職業,有點像大富翁的方式,擲骰子,會遇到許多的機會、命運,其中你可能會遇見一個投資方式,他會使你的淨值增加多少,然而你今天的薪水是多少,當你決定投不投資的時候,就要思考當投資之後對自己是好還是壞?

就如同,當我們開始有收入,當然會想要挣更多的錢,然而我們要去思考這個投資對我們而言是好還是壞。

文中提到一般人總會覺得有要有個居,所以會購屋,通常會覺得房子就是資產,然而,書中的富爸爸覺得,房子是負債,一但有了房子就會增加許多的支出,更不用提其折舊費用。

很多人會將投資跟理財視為同一件事,其實這是兩件不同的事情的,要先理財才能進入到投資。

文中的遊戲,有趣的是你要如何脫離出老鼠賽跑的框框,並且取得勝利呢?
有兩個方法,其一是你真正完成了自己的夢想,另一則是你擁有的資產達到遊戲設定的金額。這有點像是有多人總是說我知要賺夠錢就退休,但似乎沒有賺夠的一天?與其如此,不如設定一個夢想努力去達成,比較容易脫離老鼠賽跑的模式。

Posted by JIANI 孩子?? at 27/04/2006, 21:29

書名:奇怪ㄋㄟˋ
作者:青木由香

這是一個在台灣的日本女生寫出了對台灣的觀感,
包含了對台灣的喜愛、對台灣的憂心、對台灣的想法,
這當中免不了台灣跟日本的差異。

在『義大利麵警察』當中,提到了台灣所謂的義大利麵,
真正的義大利麵,不能使用豆芽菜、不能用竹筍、甜不辣也不行、木耳也不行,青醬不使用羅勒而用台灣的九層塔也不行,
白醬不用動物性奶油,而用牛奶或奶粉的也不行。
這種店應該將店名改為台式義大利麵。

在日本這種奇怪的店,通常外觀都很奇怪,但是在台灣,髒髒的店面,料理反而好吃,讓外國人無法分辨。

這一段讓我很喜歡,越是有名的店、好吃的店,越是髒髒亂亂,但是東西又好吃的讓你儘管店面小小髒髒的,還是會一直去吃,要排30分鐘以上也照吃。
這也算是台灣的驚奇之一吧! :D

還有一個章節是作者提到,她總是會推薦來台灣的日本朋友,一定要買的台灣『特產』。

不知大家對於上面充滿日文字的芋頭餅乾是否有印象?
我不大確定是否是同一家的製造商??
作品所拍攝的圖片,她所翻譯的上面文字的意思,
居然是『外面包著香濃巧克力,裡面是誘人的香草味。』
重點裡面的內容物,是芋頭餅乾

讓我想到我們買東西,似乎都覺得包裝充滿了日文=100%日本的。看了這本書,讓我開始懷疑,我吃的真的是日本餅乾嗎? :(

我所列出的都是吃的部份,但是書還提到了許多兩方民族的差異,包含了奇妙的大同電鍋。想了解這兩個民族的可以看看。

Posted by JIANI 孩子?? at 28/04/2006, 21:06

書名:孩子你慢慢來
作者:龍應台

雖然龍應台女士(稱呼女士?? :) ),
她所寫的社論文章,常常被批評很偏激。
然而對她所寫的,有些部分我還滿欣賞的。

這一本書是敘述她與兩個孩子之間的相處情況,

提到了對於童書,例如白雪公主中,惡毒的皇后派人要殺白雪公主,有各種的殺人方式,她心驚膽跳的唸著故事書,想著這是給小孩看的故事嗎?正要做出禁止的動作,才想起這不是跟政府禁書是一樣的嗎?

對於安安(大兒子)的作業總是要求他能寫的好,
安安回答說:「為什麼我要再多寫一行,你總是要我寫的好、
寫的漂亮,我只是一個小孩,我沒辦法寫的像你那麼好?」
『你總是要求我要得到兩隻老鼠、三隻老鼠,這麼好、那麼好,我有時候也要得一隻老鼠─我也有權利要得一隻老鼠,就得一隻老鼠呀』
安安回頭看媽媽,『有時候我可以拿三隻老鼠,有時候。』

對於孩子的教育,不是育兒書所謂,在教育的過程中,
何嘗是孩子在教育,做為母親的也是一種教育。

如果硬是要將孩子,放進好孩子框框中,
那這世界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驚奇了。
我們不會有科學家、發明家,許多奇奇怪怪的職業。
如果沒有這一些,世界就不會那麼的有趣。
這也是我那麼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Posted by JIANI 孩子?? at 29/04/2006, 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