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四月19
31)我的夢想世界--by MakTub
何須筆下相爭鋒
筆遊瀟灑君子風
一尺妙筆道無窮
寫論評書樂於中
引用URL
回應文章
書名:鐘聲又再響起
作者:李家同
出版社:聯經 2002/12出版
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時空之下,鐘聲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在文中:有人生孩子,敲鐘十下;有人去世,敲鐘十二下;有人重病,快去世了,敲鐘十七下......;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學校響起鐘聲的時候,代表著課程的開始與結束。是否鐘聲的響起驅動著某事件的發生與結束呢?也許是喜訊,也許是噩耗,但是響起的鐘聲揭櫫了人與人之間相互的關懷,代表著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了。
在自序中的最後一段,李教授寫到 -「你我都渴望我們的家人能安居樂業,遺憾的是,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的人生活在悲慘的情況中。我們唯一能做的,是讓世人有更多的慈悲心,……,有人能撫慰受傷的心靈,總有一天,鐘聲會隨著微風,越過海洋、越過原野,吹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這是李教授希冀現實生活中是一個 "鐘聲又再響起" 的社會,因為每一個人都有需要別人關懷的時刻,因人絕不能孤獨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在你心裡中那關懷的鐘聲是否很久沒有響起了。若是的話,李教授的文章能幫助你震碎藏存心中的那塊頑石,讓再次響起的鐘聲,能夠從此響徹於您心靈的雲霄之中。李教授ㄧ系列的書都充滿人道主義的色彩,彷彿是ㄧ股清泉,緩緩的淌進心中,久久不散,讓我們的思想逐漸澄明而寧靜。若是看膩了一般的文學作品,想閱覽些短篇的溫馨小品,相信,李教授的文章是值得您仔細閱覽、思索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書名:安娜在祈禱 Mister God,This is Anna
作者:大豐(FYNN)
譯者:薛芙
出版社:大田 94年05月09出版
本書透過安娜與作者大豐之間的對話,把艱澀難懂的哲理轉化成兩人活躍的對答。在作者 "大豐" 的筆下而創造出了的安娜,彷彿是真的有一個頂著紅銅色頭髮的活靈活現的女孩,不時轉著骨碌碌的雙瞳就像一片充滿問號的深淵,在那小腦袋瓜裡轉啊轉啊不知道又在想著啥樣的問題。在閱讀的同時,安娜就好像有股能與所有動物以及人相處的吸引力,牽引著我也常與這活潑純真的小女孩ㄧ同思索著這些問題。
可惜在末段的結尾,作者用了一段意外的事件,結束了安娜的生命,我認為作者有過於草草結尾的嫌疑,宛如文章正進入最高潮,突然天外飛來ㄧ筆將安娜送上的斷頭台。或許作者的用意是想試著告訴讀者,即使失去安娜,經長期逐步化解被禁錮的心靈,最終會發現原來安娜ㄧ直以來常存在心裡的中間。
本書在國外被讀者票選”世紀最鼓舞人心”的書,排名超越《小王子》!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並列最具影響力選書! 歷經三十年的考驗,是一本具有永恆價值的書。
書名:古老的故事,幸福的奇蹟
作者:陶德。麥可(Todd Michael) 廣梅芳譯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2005/10
若現今您的手上有一份唾手可得的秘密文件、一張佈滿疑雲的藏寶圖,若你仔細的按圖索
驥,將會帶給你超乎想像的無窮寶藏。原來這是ㄧ篇出自古老繁複的希臘原文。 - 聖經中
的原始章節(馬太福音 第十四章 第13〜20節)。看似顯而易見,卻是隱含了弦外之音。
本文作者將帶你用一個全新的眼光來解讀這原始的章節,將帶你搭著時光機穿透時空,來
到聖經中所闡述五餅二魚的故事,此時將成為這場奇蹟的見證者。藉由作者慧眼獨具的解
讀,發現原來這位奇蹟製造者,是經由書中所提起十二個步驟與條件,打開通往奇蹟之門
。之後,作者將交予這十二個條件,經由你自身的努力,也能成為奇蹟運握者。
或許你會質疑,這是否真的能夠達成,但隨著字間的閱讀,將會發現這是點金石,即使您
自己不能真的達成,但我相信,至少從本書上可獲得心靈內層的能量。
以下是喚起奇蹟的十二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 空無
靜靜地釋放出手中緊握的所有資源:「放空」這個動作,可以創造一個促進力量流入的狀
態。
第二個條件 調整
讓自己的心裡充滿仁慈和大愛﹔把關心的焦點從小我擴展到大我。
第三個條件 祈求
釐清自己真正的需求;如果不把祈求轉為話語,宇宙甚至不知該怎麼回應你。
第四個條件 善用所有
無論你想要創造的是什麼奇蹟,善用你身邊所有的器具、資源和得到的祝福。
第五個條件 付出
從你那邊流出的力量會成倍數的回流:做個快樂的付出者。
第六個條件 接通宇宙大能
即使只是意識和宇宙精神輕輕相觸,宇宙的力量也會流向你。只要你願意。
第七個條件 觀想
運用心靈與身體去觀想,美夢成真時的感受。觀想時,為他人著想。
第八個條件 感恩
主動地尋找令你感恩的事物,用話語表達你的感恩之情。
第九個條件 做得像真的一樣
停止任何拖延。要像美夢已經成真地行動和付出信心。
第十個條件 進入循環
接受任何事物時,要馬上想辦法回饋。你要參與整個宇宙的能量循環。
第十一個條件 接受
打開意識的疆界,留意細微事物,便能擁有接受美善的大口袋。
第十二個條件 回收
蒐集所有資源。將你生命中的任何物資回收、再利用。
生活中每一刻,你我都站在人生的分水嶺,要繼續平凡還是進入奇蹟的世界?您要在現實
中勇敢發願,開啟生命蛻變的大門,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
怎麼發文之後,整個格式都亂掉了。 :'(
只好再重發ㄧ次(最後那個喚起的十二個條件就略去)
書名:古老的故事,幸福的奇蹟
作者:陶德。麥可(Todd Michael) 廣梅芳譯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2005/10
若現今您的手上有一份唾手可得的秘密文件、一張佈滿疑雲的藏寶圖,若你仔細的按圖索驥,將會帶給你超乎想像的無窮寶藏。原來這是ㄧ篇出自古老繁複的希臘原文。 - 聖經中的原始章節(馬太福音 第十四章 第13〜20節)。看似顯而易見,卻是隱含了弦外之音。
本文作者將帶你用一個全新的眼光來解讀這原始的章節,將帶你搭著時光機穿透時空,來到聖經中所闡述五餅二魚的故事,此時將成為這場奇蹟的見證者。藉由作者慧眼獨具的解讀,發現原來這位奇蹟製造者,是經由書中所提起十二個步驟與條件,打開通往奇蹟之門。之後,作者將交予這十二個條件,經由你自身的努力,也能成為奇蹟運握者。
或許你會質疑,這是否真的能夠達成,但隨著字間的閱讀,將會發現這是點金石,即使您自己不能真的達成,但我相信,至少從本書上可獲得心靈內層的能量。
書名:記憶力
作者:史考特.海格伍德 (Scott Hagwood) 張定綺議
出版:商智 2005/12/26初版
在今年初的時候於報紙上看到有關本書的介紹,本書作者原本是一個記憶平庸的人,36歲生日時發現自己罹患甲狀腺癌,醫生告訴他需切除甲狀腺腫塊,但甲狀腺素往往會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記憶力嚴重流失。作者在醫院做放射療程時,心想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且為了減少對記憶力的損害,因此收集整理了市面上各種記憶方法,開始作記憶練習,最後蟬聯美國四屆記憶大賽冠軍。
看了簡介我心想,這不就等同一個人被判了死刑,最終經由自身的努力,反倒是起死回身。於寒假時我便迫不及待的跑去書局買了一本回來拜讀,堪稱是蟬聯美國四屆記憶大賽冠軍的記憶大師,對於我這種容易忘東忘西的人,更稱是能讓我喚起記憶的得力幫手。
文中作者比喻,記憶好比一塊肌肉,沒有阻抗,就不可能鍛鍊出強健的體魄,心智也於此無法成長。且記憶的時候多用聯想,聯想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他就像是呼吸或心跳一半,是一種不由自主的反應。
本書也提供幾種練習:解讀「感官」產生的「意義」、聯想與趣味性、恰到好處的「複述」、「羅馬房」方位記憶術、人名與人臉的記憶、記憶之敵、驚人發現、 讓記憶力幹活。本書最後,以「記憶健身房」作為這場記憶力探索之旅的尾聲。作者彷彿不時的告訴你,「記憶力」是經由鍛鍊而來的,你我都能成為記憶大師。但唯一美中不足之處是有關「人名」記憶的部分,因為作者是外國人,所以書中所引用的範例當然青一色都是外國人的名字,然而中國人的名字不像外國人一樣重複性高,所以不適用於我們東方的民族,算是本書中「唯一」的缺點。
看完本書之後,我雖不敢說自己是記憶天才,但是對於記憶數字,事件,還有很多方面都大有提升,不再是以忘那個常忘東忘西的我,若你也是常忘東忘西的小迷糊,相信,這是一本能讓你升任的好書。 ;)
書名:自豪與自幸 - 二十堂名家的國文課
作者:余光中、余秋雨、琦 君、王鼎鈞、子 敏、蔡文甫
張拓蕪、顏元叔、隱 地、張曉風、曾昭旭、王財貴
廖玉蕙、李瑞騰、林安梧、龔鵬程、公孫策、李素真
出版:商周出版 2005/5/4 出版
本書書名「自豪與自幸」取自余光中之文中—「我以身為中國人自豪,更以能使用中文字為幸。」收錄了余光中、余秋雨、琦君、王鼎鈞、子敏...等等當代聞名文人作家精采作品。寫下他們學習中文的深情記憶,及國文教育對一生的影響。
在書中余光中提到:「讀書只是交友的延長。我們交友,只能以時人為對象,而且朋友的數量畢竟有限。但是靠了書籍,我們可以廣交異時和異地的朋友;說要擇友,那就更自由了。一個人的經驗當然以親身得來的最為真切可靠,可是間接的經驗畢竟有限。讀書,正是吸收間接的經驗。」難怪俗諺說讀書能增廣見聞。是啊!我們讀書不是為了考試,相較於今的升學主義影響,如今的讀書不再像是以往,變相成為分數而讀書,也難怪現今年輕學子的語文能力低落,只因為讀過而沒有讀通、讀透。而當今國語也受到全球化的英語與本土化的方言壓擠。難怪這群到大文豪為了喚起對國文學習的重視,刻意選在五月四日這天發表本書,並組織「搶救國文教育聯盟」。
最後看完本書以後反而不知道該如何去評論此書,不知該書的中心主旨為何?並不是被這些文學家的文采所懾服,而是佩服這些文人對文學的 "熱誠",以現今的眼光可稱為書痴、寫作狂。若想體驗書上所闡述的這些文學家的經歷,只能靠你自己慢慢的去茗品、索驥。
書名:幸運的配方
作者:Dr.Richard Wiseman著 奚修君譯
出版社:大塊文化 2003/6 出版
作者韋斯曼本是一位魔術師,在因緣際會在表演某個魔術之下,向某位女性觀眾借紙鈔放入信封並與其他的信封混在一起,然後請這位女士選一個信封,然而作者將其他的信封收成一束,在用火燒成灰燼同時打開僅存的信封並取出紙鈔。然卻這位女士卻一點也不訝異,她總是認為那麼幸運,佔盡了天時地利。這引燃作者研究的興趣,最後,為了找出幸運的真相,他把歷年來所做的研究結果整理之後,並以大量的實例去驗證,歸納出四個讓一個人幸運的因素。
作者也指出,其實運氣是一種心境:一種思考和行為的方式。人們並非天生好運或天生歹命,而是透過自身的思想、感情和行動創造了自己的好運或厄運。而且在1999年的除夕,也就是迎接千禧年的到來時,作者發願將以科學的方式來解決困擾了人們幾千年來的問題,是否可以幫助人們過著更幸福的人生,創立了「幸運學園」,針對書中所提出的四大原則與各項技巧,看能不能改善生活中的運氣。最後參加的學員幾乎都發現自身的運氣都大有提升,為自己的人生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
自認為自己運氣不好的人有福了,看完本書相信不只可藉由本書所提到的四大原則來拋去過往,重新打造一個更幸運更美滿的人生,這也是當初為何我會去買此書,試想能否藉由幸運的配方,邁進更加幸運的生活。
以下為幸運的四大配方:
配方一:提昇你的機運
運氣好的人會創造、注意機運,並在好運來臨時採取行動
配方二:聽從幸運的第六感
幸運的人,藉直覺和第六感做出成功的決定
配方三:期待好運降臨
幸運的人對未來的期望可以幫助他們實現理想與抱負
配方四:將厄運轉為好運
幸運的人能夠將厄運轉為好運
書名:37位名作家的心靈書訪
作者:《博覽群書》編輯雜誌
出版社:廣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5/10一版一刷
來到最後一日了,便推薦一本與「閱讀」有關的書,希冀對往後對書本的閱讀多少有幫助。
本書收錄了37位名作家對於閱讀,以及該閱讀什麼提出了個人的見解,然而有些作家認為為學應該專精,又有人提出除了專精以外,也應該顧及到廣泛領域的涉略,這也是閱讀的特色,因為每個人的見解不同,各有利有弊。
容我引用書上的某段話 -「不管學什麼專業,不博就不能全面,對這個專業閱讀的範圍不廣,就很像以管窺天,往往會造成孤陋寡聞,得出片面褊狹的節錄。只有得了寬廣的專業知識,才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全面解決問題。不專則樣樣不深,不能得學問的精華,就很難攀登到這門科學的頂峰,更不要說超過前人了。博和專是辨證的統一,是相輔相成的,兩者要很好地結合,在廣博的基礎上才能求得專精,在專精的鑽研中又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p.117)
這句道出為學所要有的觀念,或與有些人偏頗該專精,但是在專精的同時,是否能夠引用套用領域的概念,經由自身的體驗、融合之後,發展出一套自有的理念。一般人看似平凡的東西,卻人看出參透其中的道理,這些都是亙古以來的大師啊!原因是在他們讀的涉獵廣泛,得以激發他們的聯想,這讓我想到一本書《梅迪奇效應》,書中所說的是否能藉由各領域廣泛的攝取,是否能夠碰撞,產生新的概念。
我比較喜歡徜徉於浩瀚的書海中,與書中的作者一同思索,反覆的咀嚼書中所訴求的理念,而且書看不懂可以回過來在看一次,可是電視只容許前進,沒有 "倒帶" 這個選項,有時讀通艱晦難懂的理念時,心中也會突然感到很高興。有如陶潛《五柳先生傳》說到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以下也是哲路書中的某段,比較能描述此狀況:
如果你能盡量敞開你自己的意念去欣賞它,體會它,那麼從文字頓挫和情節變化中,你將會發現許多微妙的隱喻和潛在的智慧,從而把你帶入一個卓然自立的一個境界。要是你能夠沉浸於作著的境界,並形成習慣,那麼不久你就會領略到作者的思緒,體會到無窮的歡娛。(P.206)
最後,感謝圖書館藉此活動來提倡閱讀的重要性,推薦這本是希望能對已在書海中探索了很多年或剛開始涉入的人,看這些作家提出的理念,或多或少有幫助。個人在附上一句俗諺 :「盡信書,不如無書」。能讀透、讀通,這些知識就是你的了。
生命中有許多吉光片羽,無從名之,難以歸類,也不能夠成什麼重要的意義,但是它們就是在心中縈繞不去。
我稱他們是,最好的時光。
最好,不是因為最好所以會眷戀不已,而是到過來,是因為永遠失落了,我們只能用懷念召喚它們,所以才成為最好。
~~侯孝賢
測試~~測試~~~